陈荣芳
人类社会正不断向数学化方向发展,信息化社会让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成为了算法,未来计算机算法将会和人类的数学思维能力产生巨大的竞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是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要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过去在研究中注重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但是关于小学生活数学化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从生活和数学的双向角度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自己不但学会了用数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提炼和归纳数学规律,在生活现象的解释和数学模型的建立中,教师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也会明显提高。以笔者为例,过去设计一个教训活动都需要反复查阅资料,将生活现象和数学知识作对比,但是采用了该教学方法,我的教学设计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随时都设计成教学案例;其次,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增强,改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在搜集加工资料和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比如笔者过去教授数学知识只能依赖教材,但是现在能够利用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阅读量也大大提升。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积极参与学习,而且还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习惯,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提出、猜测、探讨数学问题。
首先,传统小学数学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本身。学生发现了生活数学化和数学生活化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现象,建立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传统数学教育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课堂互动模式教材,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重构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并尝试在各种情境、问题、结构中发现数学的本质,更好地理解各个公式定理。第三,生活化教学能够创新多种创新模式,引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工具,推动趣味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形象思维的数学教育方式。
人类正在进入算法时代,AI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取代了人类,马克思所寓言的“分工到了极致,机器就会取代人”的时代正在到来。人类本身也正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今天人类的科学和思维基础都是建在数学化的基础之上。不熟悉数学原理,不了解计算机算法,在未来时代就无法立足,因此数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尤其是在创造性领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只有和牛顿小时候一样,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够提升。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创造力这方面的教育,孩子成绩很好,奥数能力也举世第一,但是创新创造能力差,数学应用能力和国外相比差距也很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小培养,从小学数学教育开始就建立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和创造。
人类本身正在数学化,包括小学教育本身也历经数学化的过程,从最初结绳记事的文明,到人类生活生产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从算盘的发明到深蓝击败象棋大师,数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如《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所说,算法正在统治世界。人类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越来越多以数学化的方式,或者不自觉地用数学化的方式去思考。因此面对整个数学化的大环境发展,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避免传统灌输性的教育,建立符合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应该符合数学教学的目标,也要符合人类社会数学化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由生活情境到数学内容转化,让小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数学化的世界。
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教学指的是以数学现实为起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内化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运用数学去面对现实世界的过程。小学数学化的方向包括:让教学从向实物一图像一符号的方式转变,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图形的同时,逐渐深入理解和认识,升华自己的数学思维。通过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图形。将现实事物转化为数学模型,在抽象化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学习。通过数学化的方式,加强教学的多样性,改变过去单一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数学化的思维和能力,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化的思考。通过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形式趣味化;教学主线清晰化。
教育即生活,数学教育生活化不仅要体现出教学和生活的现实联系,更要清晰数学学习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未来不会当数学家,他们学习数学是在认识世界,学习一种科学的思维,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生活化的创新,让教学过程生动化,而非脱离生活的死教育,或者只是为了考试为目的僵化教育。其课程应该来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动手,最终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世界。教育应该体现出在生活中的灵活性,集“数学化”与“生活化”于一身,既要回归生活现实,也要超越生活表象。在对生活现象的探索中,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层次,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推动数学教学阶梯化发展和进步。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推动生活-数学-生活之间的循环,让学生用数学思维和语言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背景,创设富有趣味和价值的数学情境,通过已有的数学现实去符号化处理提取出来的数学成分,在构建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基础上,将数学理论回归于现实中。双向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起点既是数学现实,也是生活现实,注重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循环,而不是传统的单一指向。双向化模式解决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时,要先让学生认识现实不同的角,理解其物理意义,然后回归到数学教学中,最后让学生去实地进行测量,并且真实感受不同角度带来的影响,利用角度的测量去解决问题。双向化强调的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应用于生活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去应用新的问题。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对生活的圆进行举例,并且对圆和球进行了区分,让学生理解球体可以是一种固定的存在,而圆本身也是一个无限近似的概念。然后回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圆周和直径的比例,最后抽象出这一概念,那就是圆的数学本质就是圆周和直径的比例为π。之后我让学生开动脑筋,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境必须要应用到圆,如何应用圆来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上,要深刻领会《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吃透教材的意图,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比如笔者在讲小数存在的意义的时候,引入著名的芝诺悖论,提出当兔子追到100米的时候,乌龟已经往前跑了10米,所以兔子永远不可能追上乌龟,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对小数、分数和无线分割等的认识进一步深刻了,而且也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展开了思考。
其次,教学内容上,要多引入生活化的素材,每一个数学概念都要对应几个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来理解数学。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是平常我们很少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我就经常对学生进行这类的启发,除了教材内容之外,笔者会联系到一切关于数学的内容,比如教科书多少页、每年休息多少天、工资应该怎么分配、正午时候太阳的角度,甚至为了让学生存在数学概念,我经常鼓励学生目测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估计电脑、手机、书本的大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就养成换算和计算的意识,比如很多学生在我的影响下,能够自动换算14英寸的屏幕是多少厘米,对生活中的数学概念有着清醒的认识。
第三,在教学过程上,要注重引入新知识环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并且采用数学化的方式思考,通过这些思考深刻数和形之间的深刻关系。并且要选择和书本相关的内容来运用这些原理,实现逐渐改造现实的作用。在对《圆的认识》一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认识到车轮的重要性,结合历史知识给学生讲述美洲地区的文化落后很大程度上因为没有将车轮使用在车辆上,进而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设计,如果要做一辆车,如何设计轮子才能够驱动车子,这个时候学生们都认识到问题的困难,也非常激动。有的学生在两个轮子中间装上一根界面是正方形的木棍作为轴承,然后推动车轮前进,还有的学生装的正多边形,在不同形状的选择中他们都意识到了数学的奇妙。
小学数学生活化和数学化应该和谐统一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数学教学中随时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通过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