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他的《课堂转型》一书中提出:当今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需要指向“21世纪型能力”——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通用能力。这种新型能力的培育意味着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能动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模式,是面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而展开的探究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活动,引发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同时以锻炼这种关键能力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
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是在课堂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元评价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似乎更清晰地指向能动学习,教学目标也更趋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创设体验式活动。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通常会设计心理游戏、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心理剧等体验式活动,学生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浸润在某个活动中。“体验”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核心要素,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活动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概念、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课堂设计的各种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唤醒学生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情感认知,通过强化心理感受来激发个体的心理能量,并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促进分享讨论。
有了真实的体验才能有话可说,体验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并认真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和认知。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便能帮助学生领会学习内容。学生的积极表达、讨论分享其实就是能动学习的一个表现,它是基于学生的积极投入、互相讨论和分享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1.借鉴朋辈辅导模式。
在心理学中,朋辈心理辅导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同辈间相互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借用朋辈辅导模式,教师课前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将学生进行有序分组,每个小组有6~8名成员,组成学习共同体。因为每个人的优势、性格等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组的成员就互为朋辈辅导员,朋辈合作可以更好地取长补短。
2.激发协同性学习。
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他学生能够获得启发或者认同,这其实就是激发每个学生的能动学习力。钟启泉教授指出:“能动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致力于课题的达成与问题解决的协同性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倡导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利用朋辈互助使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功。经由朋辈合作的学习不仅效率高,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也会有进一步提升。因为朋辈合作能激发部分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爱好,学生会因为在朋辈合作中受到激励,或得到朋辈的鼓励,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
1.提倡积极的评价模式。
指向能动学习的课堂转型还特别强调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提出,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要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
想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走在能动学习的道路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重要外因。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动机研究中告诉我们,个人的成就动机源于“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获得学习成功或者回避失败。如果我们经常对一个学生进行批评,或者给予负向评价,那么该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有挫败感,产生畏难情绪;相反,如果我们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即便最后结果不令人满意,我们依旧能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正向反馈,那么学生还是可以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保持能动学习的状态。
2.建立中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教师更了解学生内心,更容易做到价值中立,给予学生多元评价。首先,很多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前就会与学生一起商讨课堂约定,如尊重、倾听、保密、积极分享等,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安全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我奠定情感基础。其次,面对学生发言,心理健康教师更容易共情、接纳,保持价值中立。
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有没有通过课堂学习对原有的认识结构进行升级、改造或重建,还要考量学生能否在课堂和活动中处理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顺利开展合作学习,能否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通过能动学习掌握新的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