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记》中说:“学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比起成文成篇的教学反思来,教学后记确实是很多教师授课后容易忽略的,我感到它但却是课堂教学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后记的记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改善师生关系。坚持记录教学后记是对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教师成长、教学相长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教学后记可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进行记录。教师教可以记述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心得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学生学可以从学生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以及学习反馈等方面进行描述。如下面七篇:
①2018年3月20日,开学第一天。在这珍贵的高二下时段,希望我们都能珍惜彼此,珍惜课堂时光,充满欢乐地愉悦地学习英语,表达自己!我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构筑美好的未来。课堂上努力让学生做到:欢乐多于悲伤;深思多于恼怒;探讨多于盲从;沟通多于抱怨!
②2018年3月23日,学习新概念ⅢLesson 46的词汇课时。始终在琢磨词汇课到底应该如何上?如果穿插在课文中讲解,会觉得对文本的理解被无形分割,显得不够顺畅;放在最后,又好像脱离了文本。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放在课文理解之后进行,但始终要求学生回到文本中进行解释和拓展。当一课出现生词较多时,就需要在课前或课中通过上下文帮助学生了解、认识。This is an unrelenting exploration!
③2018年3月30日。有几位日本近江学校的老师坐在后面听课,学生似乎有点放不开,回答问题也显得拘谨。但课后和客人讨论时,他们很真诚地说,相较于他们的日本学生,我的学生今天的表现简直就是“Very active”以及“Perfect”了。是啊,性格在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民族性格也决定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表现。总之,语言学习还是要积极一点,太被动的学习很难能深入到语言的核心所在。
④2018年4月8日,学习Lesson 47的阅读课时。今天对课文的挖掘让大家发现,新概念Ⅲ里的课文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形式、内容上有些Outdated,但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风趣、幽默、调侃无不体现在字里行间,更不用提篇篇堪称范文的写作结构。当然,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文本中,并能够设计好关键问题,帮助学生一步步进入到阅读的理想状态。也希望我们的学生能阅读时再细致一些,能够体味到语言之美。
⑤2018年4月11日,学习Lesson 48的阅读课时。关于“We and They”的话题,今天在课文最后讨论Stereotype的时候提了出来,可惜之前上过“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选修课的两位同学已经忘记这个主题了。反思一下,对于高二的学生,是否可以将“We and They”的话题放在本课最后由学生讨论之后作为结论推出,而不是由我来告诉大家?但这个结果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出现。对于这些道德观与价值取向方面的引导,不是教师一两次说教能达到的,很多时候是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坚持与执着,并且始终从我做起,让大家真诚面对所有讨论的焦点,不逃避,不勉强。
⑥2018年4月18日,学习Lesson 49的阅读课时。非常满意的两节课,预设与生成都有惊喜。惊喜1:在讨论到如何看待作者对使用佣人的态度时,同学们非常客观地注意到了作者写作的大概日期,分析了在不同年代人们对使用佣人的不同态度。惊喜2:在分析my aunt Harriet对佣人Bessie的评价时,有同学提到了遗憾多于愤怒——虽然Bessie的行为让人很震惊但也解释了这就是my Aunt Harriet为什么始终在寻找理想佣人的原因所在。结论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的环境会让师生迸发更多的灵感。
⑦2018年5月22日,学习Lesson 52阅读理解课时。今天有两个主要收获:1)要求班上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事实证明,朗读和默读相比,前者效果更好。2)课堂上临时预设的请同学们自己出一道关于文本方面的阅读理解题,生成非常意外,比教师带领大家分析课文细节方面效果好很多。所以,教学方法的使用一定是选用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而非日前最流行的。
我的教学后记都不长。学校统一印发的教案备课纸上有近半页的空间,我每次也只是写到三分之二就结束了。但每天课后记录下来的那些点滴,或是自己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是分析学生出现某种情况的缘由,或是感慨于某个学生的某次发言,甚至是讨论某个具体话题的精彩和遗憾……慢慢积累,回过头来读一读,无疑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一份见证。
记录教学后记像写即时贴,一定要及时,过去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当时问题所在以及感动所在。另外,记录要言简意赅,只要能突出重点,抓住亮点,切中要害即可。最重要的是能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我认为,持之以恒地记录下每日教学过程中的收获、感悟,甚至遗憾、失落,并且能够时常拿出来“反刍”一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上的收获联系理论知识,进行探究,那就是真正的教学相长了。
蒋勋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社会里面美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只在于它有多少个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而更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怎样能够把美作为一个向前发展的创作力,或者我们可以把美作为创造力的一个征兆。有人可能是搞机械的,有人可能是搞化学的,可平时在自己的领域工作时,一般是习以为常、原地踏步的状况;但是当他感觉到美的时候,会促使他的专业从一个机械式的普通发展,提高成为一种产生创造力的状况。”我想说的是,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带领学生共同产生创造力的过程。而创造力的产生一定是对这个领域有了美的感受后才会有的。如果我们能在持之以恒地记录教学后记中感受到教学的美,那么,总有一天会发现,我们离自己梦想的职业要求就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