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化县安远中心学校 孙香才
由于数学本身的严谨性、抽象性,不少同学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数学学困生应该是高年级或者初中等后续学习中才会产生,殊不知,其实在低年级学习中也会有学困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呆板,思维能力方面跟不上。下面就针对低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策略。
不少学困生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原因,而是缺乏学习动力、榜样、兴趣与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而导致学习困难。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从非智力因素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重要人物,是参照,是榜样。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其今后发展造成影响。课堂上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向他送去期待的目光,“别着急,慢慢想”;看到某个同学没听课,默不作声地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听到某个学生圆满的回答或某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对他说句“表达很完整”或“你真聪明,回答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教学板书整齐,书写规范,对待学困生有耐心、信心,使学困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游戏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语言等方面的锻炼,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困生更是如此。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如果天天单调地重复,势必使初入学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采用了“找数朋友”“相对击掌”“友好招手”“对口令”“摆图案”“移动火柴棒”“凑小衣扣”“数小石子”等十多种方式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练习。还用有趣的“猜数”“贴图案”等游戏反复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以达到温故知新,牢固记忆的效果。这样既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征,又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毛病。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入手,从动手促进动脑,在有趣、欢乐的游戏中学习,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我发现有的题目,例如在分格图里画平移几格后的图形,如果给学生打“×”,学生就没有地方订正,于是就给学生打“?”或者暂不评判让学生擦掉重写,订正后再打上“√”。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法很好,特别是对作业错很多的同学,如果全打上“×”,作业本会很难看,学生心里也会很难受,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于是就在错题边上画上“?”这样作业本就看起来漂亮多了,我相信学生的心里也会一样的心情愉悦美好,低年级学生尤是如此。虽然改“×”为“?”只是一个小细节,但作为教师就要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困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疲劳程度有着内在联系,这是国外的一致看法,我们国内也是一再提倡给学生减负。前苏联教育家葛洛姆巴赫就曾指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程度,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教育影响的强弱程度必须符合课堂教学标准,能够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成长者的机体和谐发展,否则,不仅学生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学习效果也难以提高。注意劳逸结合,按课表上课,把学习活动适当地分开进行,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能够完全消除疲劳。按时上课、下课的节奏,使学生的大脑在课间得到休息,为学生上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采用了减少练习量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比如计算练习,有的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学困生则不能,他们会因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练习而慌乱地做,结果错误百出。这时我就要求学困生做其中的几题,必须力求做到每做一题都正确无误。只要在新的规定下完成的学困生,虽然没有完成全部题目,我一样给满分。在解决问题时我总是耐心地帮助学困生读题。我给学困生有重点地读题,再加上进一步“翻译”,学困生就能明白题意,很快地解决了问题。
美国学者提出,学校要按照人体生物钟类型进行教学,他们说这是取得教学最佳效果的最佳途径。美国费兰兹·哈尔伯格博士建立了一个专门研究人体内部节律的科学,叫做时间生物学。时间生物学认为,每一个人在一天的某一时间体温、脉搏、血糖成分可以达到高峰,这时他的工作效率也是最高的,而在一天的另一时间里体温、脉搏、血糖成分可能较低,这时他的工作效率也处于低潮。根据时间的生物学理论,国外把人体生物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早晨型”,又称为“百灵鸟型”;一种是“夜间型”,又称为“猫头鹰型”。人体生物钟与学习效率关系密切。有人曾做过研究,发现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在一天的某一时间与其他时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日本的中川八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早晨记忆力最好,有的学生晚上学习效果最佳。传统观点认为学校一天中最佳的学习时间是在早上。我班上有个学生,上午总是打瞌睡,连晨会课都睡得着,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犯难了。于是我仔细观察他的生物钟特点,发现他下午写字课开始特别有精神,属于“夜猫型”的。我就根据他的特点上午的课不怎么理他,到了下午的课堂多提问他、关注他,下午放学后,针对他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给他回家完成,第二天交给我检查。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期末,我发现他的错误慢慢减少了,在期末测评中终于脱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小学数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教学中要注意抓住知识的同化规律,促使知识的正迁移产生。如学习万以内四位数的写法时,先复习三位数的写法,特别要复习三位数中间、末尾有零的写法,然后再顺水推舟教四位数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308和3008的中间分别有几个零,还要进行对比:3008、3080、3800这三个数的“8”分别在什么位上。在这样的基础上学困生学习四位数的写法就不难了。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促进学困生知识的内化学困生不仅知识残缺,思维能力也差,抽象思维能力更差。因此,需要我们形象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我教二年级数学下册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时,我自己借了一把大算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算盘。先叫一个学困生上来在算盘上演示,再叫优等生帮忙改正,然后教师报数字,学生在自己的算盘上拨珠,最后叫学困生轮流上来讲台上练习,集体订正。让学生首脑并用,使这些教具、学具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后,印象更加深刻。一个上珠代表5,一个下珠代表1,学困生也理解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困生更是如此。图示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化隐蔽为明显,化复杂的文字语言为简单明了的图形,可以帮助学困生理解题意。如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意义解决问题:有15只蚕,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只蚕?有15只蚕,每个盒子放5只蚕,需要几个盒子?在指导这题时,我画了线段图示,把除法的两种意义化为浅显易懂的线段符号,使学困生直接感知到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总之,“学困生”也是宝,面对“学困生”,我们的期望不能过高,要切实可行,要循序渐进。要用爱心来感化,用恒心来坚持,让信心来导航,要让他们确信,只要做出恰如其分的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快乐。数学学困生转化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热爱他们,并注意改进教育方法,那么这项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