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三小学 杨森
虽然素质化教育的推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生在面对越来越艰苦的学习任务时,对于体育课往往表现出负面情绪,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越来越低迷,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为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们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们能够在体育课中快乐学习。同时,开展快乐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更是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全面综合发展的必要方式。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和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同时促进体育锻炼真正深入学生内心、走进学生生活的重要方式。快乐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育,教师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提高师生交流与合作,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身体机能表现,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感受及想法的关注,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尊重,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既是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视,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再和传统体育教育一样,只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该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多关注,通过日常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在以学生感觉到快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快乐,以此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快乐的感受更容易让学生以精神饱满的良好状态投身于体育学习和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既是对体育教育效果的保障,也为其他科目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开展的又一要点在于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快乐体育教育的开展,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快乐体育氛围的营造创造条件。也只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才能确保体育课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进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情绪造成直接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会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影响的实现,就必须依靠教师在师生关系上的处理方式。因此,体育教师们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确保教学氛围的轻松愉悦,从而促进快乐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
传统教学方式呈现出的弊端是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创新,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能够活跃气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但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能一味地考虑学生的需求,也要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及目的。在体育项目的练习中,可以用游戏、比赛、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方式,使体育项目学习方式有多种选择,根据学生兴趣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实现加强锻炼、感受体育乐趣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也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方式。此外,还要加强教与学的同步与互补,也就是要注意将教与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配置,实现启发教育与创造学习的统一。
快乐体育教育模式的开展必须围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就在于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阶段,体能较弱,在运动水平和承受强度上都有所不同,对于体育的兴趣也不同。因此,为了确保体育教育的快乐感受和教学效果,教师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和结合学生特点来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材施教就在于“差别教育”,也就是根据学生体能特点有差别地进行体育训练。例如在练习短跑或长跑的时候,可以让体能较强的学生跑外圈,体能较弱的学生跑内圈,这样就能确保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体能极限内的跑步练习。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观感受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营造快乐的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能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