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佳莉
一个好的班规只有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引导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实现全面发展。学生遵守班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地遵守,这样的遵守是非自觉自愿的,学生因为班主任的威严、班级的奖惩或其他因素而不得不遵守;另一种是学生由于内心理解、认同而自觉遵守、维护班规。学生自觉遵守,自觉维护班规,从而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才是制订班规最根本的出发点。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内心认同班规,自觉遵守并维护班规呢?
班规的内容要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理解。班规内容应该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同时,班规内容在施行过程中会出现滞后性,班主任应当组织学生及时修改、调整班规,使班规符合当下的班级实际。同时,师生间要加强对话,在班规制订中,教师应该将问题细化,广泛听取学生的合理建议,在对话交流中形成共识。
首先,在班级奖惩方面,很多奖励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并非学生所需,所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次,班规的一些惩罚措施缺乏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如集体惩罚,通过集体“教育”个体的做法很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感情。如有些班规的奖励对象只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总是无法获得奖励,这不利于激发暂时落后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惩罚要及时、适当、公平。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不良行为习惯的固化,惩罚程度应该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奖惩要具体可感,做到“对事不对人”。最后,避免“功利主义”,建立健康的奖惩机制。如有些班主任规定学生快速完成作业就可以加分或者获得奖励,笔记在多少字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励等,这可能造成学生为了获得奖励完成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既违背了记笔记的初衷,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奖惩制度的建立应该符合实际,保证其合理性,不能为了达到奖励或者惩罚的目的而有失偏颇。
教师教育学生遵守班规,首先自己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与学生的约定,做到言而有信,不能让学生因为对教师失去信任,进而对班规产生怀疑。只有当教师能尊重并严格执行班规时,学生才会真正认同班规。并且,教师遵守班规的切身体验可以帮助自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使之更符合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