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状态 找寻学生学习起点

2019-01-14 03:46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李根全陆金元
家长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三角板画圆直角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李根全 陆金元

日常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说到这样一个问题:有时老师认为内容很简单,在教学中没有对内容细化,但是学生不能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要缺乏针对性,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不需要的教学内容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难以保证。教师在详细讲解内容的时候,认为学生一定理解,事实上并非如此,导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把握不够,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的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出发点。教师们说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设置逻辑起点,将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区分。所谓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同时,还要具备基础知识;现实起点则有所不同,就是学生在应用多种学习资源的时候上要具备基础知识,才能对教学的知识更准确地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帮助学生寻求最佳的学习起点,进行难度适宜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会更高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现实学习水平,找准学习起点,随时调控并选择合适的教学起点为教学服务。

一、在课前问、询中找寻

对教材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寻找教材的逻辑起点,就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为了找出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充分熟悉,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内容就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将每个年级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有关的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具备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之外,还要在课余时间与学生积极沟通,这样不仅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这种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将学生学习的起点确定下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学生学习的重点上,就要在上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教师要充分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知识、了解学生看,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恰当调整,将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按照设定的方法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目标要具体化,不可以抽象化,要求教学目标要予以具体的学习内容存在关联性,与教学的过程相联系。

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不同而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差异。教学的内容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从易到难,起点要低一些,多层次展开。当然,教学目标的预设过程中,要对课堂实际过程充分考虑,两者相匹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及时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变化,新的教学目标也会不断产生。

研读学生是教学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如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呢?

1.自问。

即在备课的过程中反问自己几个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如: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大约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得如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知识?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困难?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采用哪些引导方式?

2.询问。

我们还可以尝试师生共同备课,特别是在教师反问自己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定位学情的时候。可以请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在一起预习,对于问题共同讨论,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注意到学生需求,在教学中灵活调整教学模式。总之,学情的准确了解和定位是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选择教学内容,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找准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选择一定的弹性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

二、在尝试练习中找寻

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了解,可以采用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设置学习起点。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很清楚地找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控,对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调整,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起点,更好地展开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如:《圆的认识》中用圆规画圆。活动过程,教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试着画出圆来吗?”学生开始用自己的方法画圆,教师不做干预,观察学生的画法。活动反馈:说说你是如何画圆的?在画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两脚张开成固定长度。”教师:“根据大家所说的注意事项,看看老师是怎么画圆的。”(播放标准的圆规画圆微视频)教师:“你会画了吗?请大家再用圆规画一个圆。”学生开始第二次画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画圆活动展开教学,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指导方式。事实上,在每一节数学课开始之前,学生必然会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也积累的学习经验,就会产生很多质疑。本课让学生尝试着画圆,教师观察学生的画法,观察中找寻学习的起点。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如果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学习画法,被动地接受教学,学习中就不能有主动性,上课的时候对教师产生依赖性,不认真听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先尝试着画,学生虽然会画,但是要让自己画出来的圆符合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难度。

对学生画圆的时候反馈的信息,教师就能够发现学生在画圆过程中存在的不当之处。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正确的画圆过程,指导学生使用圆规画圆的标准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都会有所提高。

三、在交流、倾听中找寻

在教学前把握好出发点,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把握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以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教学积累展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要及时分析,对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当做出调整,将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不断改变。教学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暂。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交流。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知识层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成绩优秀,学习的起点要比其他的学生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学生中的典范。这些学生懂得掌握知识规律,从经验的角度出发解决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足,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目标,就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领导作用。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是同龄人,双方的交流更加容易理解,还能够得到鼓励,学习的积极意识有所提升。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的数量居多,这些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同时也会将优秀学生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学习。

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课堂上的“学习起点”也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建立讨论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在一个小组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学习起点”较高的学生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四、在活动、操作中找寻

动手操作是课堂活动采用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将思维活动反映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就会体现出来,也能让我们在学生的操作中找到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

如:画垂线。教过这一课的教师,课后总有一点这样的遗憾,即学习本课后班上总还会有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画垂线。个别指导时,你会发现学生拿着三角板转来转去,似乎一直找不到该用三角板的哪条边与直线重合。虽然教师提示用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学生仍然不知所措,一会儿把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一会儿又让斜边经过已知点;有时其中一条直角边好不容易与直线重合了,另一条直角边却没有经过已知点。案例中学生为什么不能利用工具按要求规范地去画,教学画垂线一课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其实是他们对三角板的结构不熟悉。简言之,要让学生学会画垂线,首先让学生熟悉学习工具。

解决方案:

1.指导学生对三角板的各个部分正确理解。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存在难度的时候,就意味着对于相关的知识没有正确理解。如果学生对三角板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如何运用这种工具也会一知半解,那么,怎么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垂直线呢?

2.指导学生理解三角板的直角。首先,让学生用三角板画出一条水平线,之后将一个直角边与水平线重合,用另一个直角边画出垂直线。这样可以让学生指导,借助三角板可以画出另一个直角。在具体的操作中,要鼓励学生熟练使用三角板画直角,以对三角板上的直角有正确的认识,在做题的时候合理运用。

3.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直线。首先,给出方向不相同的直线。让学生用已知的直线重叠三角形板的直角边,然后一起移动。选择直线的任意一部分作为垂足,沿三角形板的另一个直角边画出垂直的一条直线,使直角可以精确地绘制出来。然后让学生转动已知直线为对称轴的三角板。

4.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直线,在直线外画一个点。让学生通过这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直线。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重合移动的方法,但有时三角形板的另一直角边不在已知点的同一侧,学生在画垂直线的时候就有些为难了。因此学生可以将上一步的方法运用对称轴,将移动三角形板,在已知直线中,当另一条直角边刚好经过已知点的时候,将垂直线画出来。

五、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后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后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多数教师将教学的重点落实在课堂的有限时间中,虽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存在局限性,学生的主体性很难真正意义地发挥出来。教师要掌握学习的起点,除了在课堂上掌握之外,还要抓住课后的机会。在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一些学生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多数老师是组织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答案,通常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教师针对问题的答案与教师交流,学困生很少担当这样的角色,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很少,得不到锻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起点对于他们而言是比较高的。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的起点准确把握,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对教学过程精心安排之外,还要重视课后学习活动的安排,即便是在课余时间,也要与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找到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方法。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之前,将要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预习,还可以留一些作业作为“热身练习”。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场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预习,让学生正对不懂的问题相互之间讨论。

比如,让学生认识各种集合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教师中的各种物品以及书包中的东西,将各种物体根据形状进行规律,让学生对这些形状从认识实物开始留下深刻印象。

课后安排对学生更好地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挖掘与学习知识相关的内容,从粗浅的生活经验对知识深入理解,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三角板画圆直角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一副三角板的魔法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三角板“牵手”直尺
巧摆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