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会*

2019-01-14 06:06黄玉珍刘万里
天津中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肝气西药食管

黄玉珍,刘万里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南京 2100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慢性、反复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涉及多学科综合征,危害极大。在美国,GERD长久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现代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等,中国GERD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久不治还可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生危险。以下对刘万里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GERD进行论述。

1 纵观治疗现状,总结治疗难点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GERD近年来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1]。治疗上,西医主要是釆取抑酸、促动力等方法[2],短期内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应用西药不良反应多。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手术和内镜技术在GERD领域的应用,使GERD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扩充,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但针对GERD的复发问题仍缺乏有效的措施。如何降低GERD的发病率和减少复发率已然成为消化界的难题。刘教授认为GERD的治疗难点主要集中在疾病和患者自身两个方面。一方面,疾病因素:如高龄合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管炎症、食管裂孔疝等[4]。除此之外,某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氨茶碱、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胆碱能药物等)、疾病(如糖尿病)、季节变化、地域等都与GERD的发病、预后密切相关[5]。另一方面关于患者自身因素,刘教授认为“体质”是其发病的重要方面,且贯穿了患者预后及康复始终,临床医者多侧重于GERD治疗的短期疗效以治标,而少注重其体质特点以治本,故易出现病情不稳定、病后复发、迁延难愈等复杂情况。

2 重视病证结合,提出分期疗法

刘教授认为GERD的临床诊疗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首诊时需从西医角度先明确疾病诊断,借助胃镜等检查确诊及确认GERD的类型,而后充分发挥中医药干预GERD的优势。中医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刘教授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同体质的人群,其GER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尽相同。刘教授强调,尽管GERD基本病机相似,但由于患者体质不同,诱因有别,病理侧重也有所不同,病患中有素体阳旺,性格急躁易于发怒之人;也有体态丰腴,多愁善感之人;有素体不足,久患胃病之人;也有形瘦虚火旺盛之人,临证时需将体质考虑在辨证施治的范围。一则,发挥中医特色来调整体质,让患者自身的偏颇体质逐渐趋于平和体质,则正气强盛,抗邪有力,最终依赖机体的正气以对抗疾病。二则,在GERD患者的康复阶段,继续调整其体质,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生理状态,使脏腑机能协调,减少GERD的复发。

基于中西医结合诊疗GERD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刘教授首次提出GERD的分期疗法方案。即将GERD的治疗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2个时期。发作期的治疗目标是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临证时中西药并用,西药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中药以刘教授自拟方“通降合剂”方(黄连3 g,吴茱萸 1 g,枳实 10 g,竹茹 10 g,郁金 10 g,延胡索10 g,法半夏10 g和陈皮6 g)为基础,四诊合参、再结合患者体质特点等进行化裁。GERD发作期的总治疗疗程约6周,其中标准治疗(西药常规剂量+中药汤剂)疗程一般约4周,其后2周可根据患者病情缓解程度进行西药剂量减量,配合中药煎剂继续调整体质、改善症状。缓解期的治疗目标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刘教授临证时主要以中药调整为主。GERD缓解期疗程一般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特点而定。

3 紧扣发病基础,确立基本治则

GERD属于中医学“吐酸”“嘈杂”“胸痹”等范畴[6],其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脾肺密切相关,脾胃同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中焦气机的调畅,又依赖于肝气的疏泄。若肝气不疏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见嗳腐吞酸;若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导致肝胃郁热生酸,上逆则引起烧心不适;久而灼伤胃阴,则似嘈似饥;若肝气郁结、气郁胸中,致肺气宣降失司,加之脾胃湿食不化,则清浊相干,乱于水谷之道或梗塞咽中,则成痰凝,气郁痰阻,作阻作咳;若肝气郁结、气滞胸胁,致肺气失调,百脉不畅,气滞血瘀,则胸胁作痛。因此,刘教授认为“肝气郁结、胃气上逆”为GERD的发病基础,其基本治则应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4 证候变化多端,灵活随症处理

GERD临床表现多样,反酸、烧心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其他不典型症状有上腹痛、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同时伴有咽喉作阻、吞咽困难,亦可表现为诸多食管外症状。刘教授主张GERD证候变化多端,灵活随症处理。以下举例临床上最常见证候。反酸者,系多热、多火。《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临证时刘教授善用黄连与吴茱萸,即“左金丸”以清肝泻火、开郁降逆,苦寒之黄连配伍辛热之吴茱萸,两药合用,辛开苦降,肝胃同治,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反酸自除。用药规律:反酸甚者,加用抑酸作用的中药: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等,常用方剂:乌贝散、乌芨散、乌芍散。烧心者,西医指胸骨后烧灼感,中医似“嘈杂”,病机上有密切联系。烧心系胃中郁热上逆,灼伤食管,久而食管失于濡养,患者觉似嘈似饥。刘教授认为此乃郁热日久,伤及阴分,治以“清热”与“养润”兼顾。用药规律:一方面注重清火泻热:刘教授常选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伴舌红苔黄,脉弦数,易烦易躁者,加用牡丹皮、焦山栀;伴口苦口干、舌苔黄腻者,可配以丹参、龙胆草、郁金等清热利胆之品。

5 久病必有留瘀,注重行血通络

刘教授主张“病初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临床上常见GERD患者迁延不愈,可表现为胸痛症状,见胸骨后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等。治疗上刘教授注重行血通络,活血化瘀。用药规律:临证巧用小方加减:如失笑散、金铃子散、丹参饮、活络效灵丹等。偏寒凝血瘀者可用辛温类活血药:当归、川芎等;偏血热者可用凉性活血药,如牡丹皮、丹参;气病及血者,治以理气活血,诸如香附、郁金、三棱、莪术等。

6 复发必有体虚,注重补虚理气

刘教授强调,GERD“复发必有体虚”,临床常见证型主要有气虚夹滞证、阴虚气滞证和寒热错杂证,治疗上应注重补虚理气。气虚夹滞证:可见泛吐清涎、嗳气,或食积不化、食少胀痛,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等。辨治:此因脏气虚弱,运行无力而气机阻滞,治疗当以补虚理气、益气化滞,临床多见脾胃气虚、肺气虚等,也可见多脏气虚并存。用药规律:临证常以太子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虚,枳壳、枳实、陈皮、木香等理气化滞。阴虚气滞证:可见胃脘嘈杂,隐隐作痛,饥不欲食,或伴胁肋胀满疼痛,情志不舒,善太息,舌红少苔,脉弦细等。辨治:多由郁热后期,或气郁化火,伤津耗液、胃阴受损所致,故见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加之气滞不行,则见情志不舒、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滋养胃阴。用药规律:临证常以一贯煎、芍药甘草汤等加减。

7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49岁。2018年3月12日初诊。主诉:胸骨后烧灼感间作3年余,加重1周。患者3年来间断出现烧心不适,偶有口中泛吐酸水,伴咽喉作阻、咽痛时发,口干口苦,近1周病情加重,烧心久不能缓解,日间常感恶寒,伴汗出、头汗多见,腰膝酸冷不适,自诉腰以下常年觉寒。患者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均行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慢性胃炎,间断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达喜”等药品,始稍有好转,后病情反复。2018年胃镜结果:1)反流性食管炎(B级)。2)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咳嗽间作、痰少,无心悸胸痛,无明显嗳气,纳谷欠佳,大便3~5日一行、便干,夜寐欠佳,舌质红,苔薄白,脉象细数。四诊合参,此例属于中医学“吐酸病”范畴,辨证为寒热错杂证;西医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胃炎。予西药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2次,口服,中药处方以“附子泻心汤”+自拟方“通降合剂”加减。

处方:制附片 6 g(先煎),黄连 3 g,黄芩 10 g,熟大黄 6 g,炒白术 10 g,炒白芍 20 g,茯苓 15 g,生薏苡仁 30 g,吴茱萸 1 g,法半夏 10 g,陈皮 5 g,苏梗 6 g,枳实 10 g,桔梗 6 g,竹茹 10 g,浙贝母 12 g,海螵蛸15 g,生甘草6 g。7剂,每剂中药煎煮2次,每次约100 mL,共置保温杯中频次口服,代茶徐徐饮之。

2018年3月19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烧心可明显减轻,较前比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亦减轻,咽喉不适感全无,且一直为便秘苦恼的症状也有好转。刘教授告知患者目前虽病情有所改善,但此病较久、镜下病情较重,且未系统治疗,尚不可轻怠。此患者的全病程治疗方案如下:前4周口服西药常规剂量,联合以上中药煎剂加减;第5、6周服用西药剂量减半(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中药汤剂(根据症状调整);第7、8周停用西药,继续予中药煎剂口服3月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来诊时不适主诉较多,镜下情况尚未明确,需要先行胃镜检查明确西医诊断,同时也为患者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一方面,患者明确为反流性食管炎(B级),结合其先前口服药物的疗效,刘教授认为此次需要升级PPI方案,尽快地愈合炎症、改善患者症状。另一方面,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结合其一般情况、舌苔脉象等,此系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候,刘教授以“标本兼顾”“调整体质”治之。患者后胃镜复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已痊愈,其他不适主诉均有改善。

猜你喜欢
肝气西药食管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