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娟
(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 郑州 452370)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和学校都轻视了语文教学,甚至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觉得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双方的信息交流过程。语文的教学不仅能提高语文科目成绩,也能提高学生的觉悟程度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在社会中是很重要的能力,也是这么多年来教育的根本目的。接下来,笔者就来简单阐述一下自己关于提升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够力的看法。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大国,提高本国文化的输出和影响力是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方法,西方的一些欧美国家,早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对本国的文化进行包装、输出。例如各大电影、歌曲,奥斯卡奖项、NBA、奥运会。就亚洲来讲,韩国的文化输出一直都是强而有力的,在最早一批的文化输出中都可以看到韩国教育的影子。网络电视上的各类韩国电视剧都有意无意的在宣传韩国的本土文化,给观看节的观众悄无声息的输送韩国的精神文化,即使没有任何出国旅游经历的年轻人都能随口说出一句简单的韩文,由此可见文化输出的重要性。其次,重视语文,重视文化,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凝聚各个民族力量,改善国内人才流失的混乱现状。 因此,文化输出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必然要求,语文科目的学习当然也会越来越被重视。
许多高校语文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是一项有目的性的、系统性的应试教育训练项目。学习背诵课文、练习阅读题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会解析文本内容的方法,提高语文科目的应试成绩。语文的课文和阅读题本质上类似于数学物理的例题,而对这些“例题”的解读,往往都是有本可依,有文献支持的。因此教师的解读很大一部分是守旧的、古板的。对学生来说,社会大背景都是急功近利的,相比于物理化学这些科目,语文往往是“性价比”最低的一门科目,同样是提高十分,数学化学可能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语文成绩的提高则往往需要两个月以上的学习。因此,在“分数为王”的中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学校往往会轻视语文,尽量减少在语文科目上的精力和时间投入。
当学生、学校都觉得语文学习的产出比不高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教师自己的语文课堂过于乏味,缺乏新鲜感,这就会导致学生宁愿在语文课上睡觉发呆或者写其他科目的作业也不愿意听语文课,这就需要教师开展语文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要讲求民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在课堂上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发的在实践中开发思维。与此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更清晰的认识到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课堂中开发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在不断参与实践的时候才能够被巩固和发展。我认为,真正有用且高效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一味地传输书本知识、分析解读文章内容,而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努力营造语文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而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惯有的顺时针思维机械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情境,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的主题都是记忆与背诵,并没有为学生营造出问题情境,缺乏对学生主观性、能动性的锻炼,无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具体可以将课堂与科技紧密结合,将先进思想、先进技术运用到课堂讲授中,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来猎奇心理,重新拉回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与重视。比如,在枯燥的课堂学习中,一句轻松搞笑的台词、一句典雅文艺的诗句、一个时尚前卫的口头禅都会帮助学生从乏味的书本知识中逃离出来,兴致勃发。
作为一种尚未成熟的新兴教学思想,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课堂的开展与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进步空间还有很大,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全体职高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等到新的教学模式成熟的时候,必定会为步步为营,祖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