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慎防足跟痛

2019-01-14 00:54孟昭群
保健医苑 2019年7期
关键词:滑囊骨刺牵拉

◎文/孟昭群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和脚”,其中足跟痛就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据统计,70%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曾受到足跟疼痛的困扰,约50%以上患者发病前均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足跟痛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是因足跟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常见足病。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时而可牵扯小腿后侧疼痛,不红不肿,也没有畸形改变,疼痛轻重不一,致使行走不便,步履困难。该病起病缓慢,早晨起床下地时不敢直接用力及行走,稍走动后可缓解。久坐后起身时疼痛又加重,经活动几步后症状减轻。若行走较多,疼痛又明显,严重时痛得不敢走路。

足跟痛的常见病因是主要是因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足跟部皮下脂肪纤维垫变薄,足跟滑囊行走时易受外伤、挤压引起滑囊炎。当鞋不合适时易引起局部肿胀压痛。再则老年人跖筋膜劳损、增厚、水肿而引起慢性筋膜炎及骨质增生,行走时引起疼痛。或因老年人足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良,当外界不良刺激时(如足跟受凉)引起疼痛。

引起足跟痛的常见疾病有多种,如跖筋膜炎、跟垫炎、足跟滑囊炎、跟腱腱围炎、跟骨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症、跟骨结核、跟骨畸形、跟骨骨折、类风湿病及肿瘤等。病虽复杂,但病理变化却大致相似,大多是由于足底长期受到超强压力,软组织缺血缺氧形成无菌性炎症,以及因反复炎症产生的组织之间粘连、钙化、瘢痕,引起足底神经受到压迫所导致。

跟痛症多数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甚至未必需要就医。但也有疼痛很重、持续时间长久,以至于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致残、失去工作能力。因此,老年人发生足跟痛后,切莫疏忽大意,首先应及时地到医院进行检查寻找病因,可拍摄跟骨侧位或轴线位X光片,检查有否结核、肿瘤等病变,尽快明确病因。平时要减少走动,适当休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局部热敷、按摩、理疗等。疼痛严重时可口服止痛药,常用的药物有消炎痛、布洛芬、扶他林等,以减轻疼痛症状,但不可滥用激素类药物。急性期也可请医生进行局部封闭疗法,常用普鲁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混悬剂封闭,每周1次。病情顽固、病程较长或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可行骨刺切除术。

在排除其他疾病后,跟痛症患者可进行自我治疗,如平时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站立及行走时间,少承重,减少足跟局部的挤压刺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对缓解疼痛症状有所帮助。或者做腓肠肌牵拉,有多种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把疼的脚放在后面,双手扶墙前腿弓后腿绷,持续绷住拉紧后面的小腿肚20~30秒,每10个为一组,每天4~6组。还有站斜坡法、毛巾牵拉法、踩墙脚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或进行足底按摩,可在足跟痛点及其周围做按摩推揉,以舒筋活血,松解肌肉痉挛,调理气血流行,减轻患部疼痛。或进行滚网球、水瓶法也可以缓解症状,甚至会治愈。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针灸、艾灸、刮痧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故未病先防至关重要。预防跟痛症首先应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平时应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和户外活动,多增强足跟部关节、韧带的弹性和韧性,可以适当地进行慢跑、散步、骑车、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以便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变,减少骨刺的发生,避免跟痛症。再则应选择软硬合适的鞋子,尽量不穿硬底鞋和薄底鞋,避免足部急性损伤的发生。要选择后跟部有一定的弧度的鞋,以适应足跟的弧形。另外,要记得垫上鞋垫,尽量选择偏软舒适的鞋垫或足跟部专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注意不宜长途跋涉及做剧烈的运动,如果需要长时间走路,在远途之后,一定要用温水泡脚,进行足底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脚部疲劳,防止脚跟疼痛。不宜久站负重,若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放松脚底,以防止足底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压力,避免跖腱膜长期受牵拉,脂肪垫受压,导致跟痛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滑囊骨刺牵拉
运动后膝关节疼痛,你可能得了鹅足滑囊炎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贴膏药并不能治骨刺
浑身骨刺的肯龙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肯龙的凶悍骨刺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超声在围髋关节相关滑囊炎诊断中的价值
滑囊炎一般无需抽积液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