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张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9.22.129
[摘要] 目的 探寻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从该院2018年1—12月间治疗的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而言,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b)-0129-02
临床上,骨折、久病卧床、老年体弱的患者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色素偏深,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溃烂症状,劳动力逐渐丧失。特别是老年患者,大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更高。相关研究[1]指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而言,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鉴于此,该研究以该院于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验证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病案中抽取80例,同意参与研究,并将存在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其中男女比例为48∶32,平均年龄为(61.5±1.5)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1±0.2)年。对于该研究所选取的病例,以双盲筛选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会干扰该次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创设优质的病房环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鼓励患者积极锻炼。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热情主动地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现状予以了解,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同时,耐心地讲解疾病发病原因,用心安慰与鼓励患者,讲解一下治疗成功的实例,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与信心,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2.2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开展讲座和培训活动,系统、全面地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强化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针对下肢静脉曲张、小腿水肿、心脏病等患者,应广泛宣教,加强足够的重视。嘱咐患者应戒烟,避免肺部出现并发症。
1.2.3 严格饮食管理和降糖药应用监督 从入院开始邀请分泌科、营养师介入其中,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饮食食谱。术后6 h指导患者可慢慢地进食,选取低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低钠低盐、易消化等清淡的食物进行食用,不得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刺激性强的食物,嘱咐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得低于2 000 mL,尽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与蔬菜,以此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性,避免出现高血脂。同时,医务人员应嘱咐患者养成少食多餐的良好习惯,充足睡眠与休息,戒烟戒酒。另外,对患者的血糖变化予以监测,并如实记录,要求患者服药、饮食等行为应严格遵照医嘱,不得擅自更改或停止。
1.2.4 康复训练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时,深静脉血栓风险较大。患者接受早期功能锻炼可使得发生率从10.14%降低到1.51%。因此,护理人员应基于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据相关研究[2]显示,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产生风险,降低幅度大约为75%。因此,医务人员应科学指导患者锻炼患肢,可开展长收缩联系活动,预防肌肉慢慢地萎缩,促使血液迅速流动。接下来再鼓励患者进行关节屈伸锻炼,如果病情趋于平稳,应激励患者尽早开展下床锻炼。同时,医务人员应积极协助患者翻身,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咳嗽等有效动作,稍微抬高患肢。
1.2.5 药物预防及治疗 药物治疗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小剂量肝素、氯毗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抗凝类药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然而,骨科患者术后出血程度比较严重,所以在药物治疗過程中还应重点监测其凝血机制。同时,手术过程中注射500~1 0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效果较为显著。另外,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小剂量肝素抗血栓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但是抗凝效果一般,如果药物剂量>5 000 U则会诱发出血症状。但是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明显,1次/d,用药后血小板数量降低,出血症状有所缓解。戊多糖、水蛭素等最新抗凝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证实。
1.2.6 机械性预防 可采用脚踏板等器械协助患者开展背曲和拓曲交替运动或持续性肌肉经皮电刺激,以此来加快静脉回流。现阶段,患肢间断气囊压迫、循序减压弹力袜等是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预防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的作用原理为:采用专业的设备及机械,抑制深静脉的进一步扩张,对深静脉壁进行有效保护,预防足部、股部静脉血栓长时间被阻滞,促进血液有效回流。同时,循序减压弹力袜可对小腿肌肉进行有效刺激,以此来加快血液回流,这一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且经济实惠。在髋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间断气囊压迫方法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其预防效果较好。另外,机械性预防方法可同药物预防相联合,目前通过实践证实有效的联合预防方法分别为:循序减压弹力袜+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小剂量肝素/氯毗格雷药物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依从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依从性进行客观评价,总分8分,评价层次主要分为好(6~8分)、差(6分以下)。同时,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如实统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据统计得知,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率为25.00%;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50%。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5)。
3 讨论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诱发因素主要是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3]。老年患者表现为如下几点:①大部分患者往往是意外受伤,心理准备不充分,预后忧虑过重,往往出现焦灼、紧张等不良情绪。有的甚至担忧为子女增加负担,脾气格外的急躁。对于这些不良心理,不仅会影响临床疾病治疗效果,而且使得病情进一步惡化,且疾病往往反作用于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②老年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内科疾病,促使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增加[4]。③患者术后或长期卧床,再加上下肢静脉曲张等因素,使得下肢静脉回流缓慢,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对于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而言,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广泛宣教,可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予以心理干预,可优化心理状态,增强其治疗依从性;通过饮食及血糖指导,可使得人体获取充足的营养,改变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结合血常规、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细致观察患肢,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存在及病程发展情况,以药物预防、机械预防、早期康复锻炼等方式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出现。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更高(P<0.05),这一结论同曹圣芹研究[5]结果相一致,说明了早期护理干预可强化患者的依从性,并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值得临床广泛学习与借鉴。然而,因该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有限,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价值,还需开展大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张娜,王来英,等.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 (2):87-88.
[2] 王玉芳. 评价综合护理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A5):229,234.
[3] 亓凤粉.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168-169.
[4] 钱莉芳.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5):48.
[5] 曹圣芹. 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43-45.
(收稿日期: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