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舒适度作用分析

2019-01-13 01:26李伟彩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组间舒适度全身

李伟彩

【摘要】 目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并观察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76例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实施研究,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病例数均为每组38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焦虑情绪程度与舒适度不同时间点(护理前、护理后)SAS、GCQ评分结果,并实施组间、组内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后SAS分值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参照组,GCQ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参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临床舒适度。

【关键词】

手术室;麻醉;非全身麻醉;负性情绪;舒适度;护理干预

临床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要为患者实施必要的麻醉处理。其中,部分患者属于非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1]。因此,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临床舒适度不佳。针对此类患者,如何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也成为临床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次研究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并观察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76例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实施研究,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为男性,36例为女性;年龄20~71(48.15±3.05)岁;ASA麻醉分级情况统计:40例为Ⅰ级,36例为Ⅱ级。患者均在入组前已经全面知悉此次实验的目的与流程、分组方式等,并签署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干预组,病例数均为每组38例。组间对比两组平均年龄等基本情况,均P>0.05。

1.2方法

干预组应用护理干预:1)术前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及时的向患者简单的介绍周围环境与医务人员情况。将临床麻醉操作与手术的基本流程以及术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感觉等提前告知患者,帮助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建设,做好身心方面的充分准备。并结合手术需要与患者的实际感受调整室内的温度和光线等,进而缓解其焦虑心情,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2)手术中护理。术中考虑到患者意识清醒问题,注意提高手术操作与护理配合水平,尽可能的减少器械碰撞声,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加重其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全程陪伴患者,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对于术中各种异常感觉,及时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3)术后护理。及时将手术成功完成的消息告知患者,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清洁,并适当按摩肢体,以改善手术过程中的受压情况,提高患者机体舒适感。待患者情况稳定及时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对患者的手术切口予以妥善保护,并保持运送的平稳等,以免给患者带来疼痛和晃动等不适感。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焦虑情绪程度与舒适度不同时间点(护理前、护理后)SAS、GCQ评分结果,并实施组间、组内统计学分析[2]。SAS分值与患者临床焦虑程度之间为正比关系,GCQ分值与患者舒适度之间为正比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不同时间点SAS、GCQ评分结果均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间比较实施t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前提。

2结果

2.1两组临床焦虑情绪程度不同时间点SAS评分结果

护理前组间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以及护理后组间比较S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护理后分值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参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舒适程度不同時间点GCQ评分结果

护理前组间GCQ评分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以及护理后组间比较GCQ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组护理后分值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在对一些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选择对其实施非全身麻醉。此类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之后,仍然可以在术中保持清醒。

但是,清醒状态下,周围环境以及各项手术操作等极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其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同时,患者也容易出现一定的身心不适感。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还应充分考虑到此类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本院此次的研究显示,应用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护理后SAS分值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参照组,GCQ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参照组。即提示,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临床舒适度。分析相应的原因,可能与护理干预所具备的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相关。此次研究的具体护理中,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非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身心特点、术中意识状态等,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进而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即开始对患者实施各种具体的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前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适,减轻其身心应激。在手术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实际感受,注意对患者进行陪伴和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解释服务和情感支持,进而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焦虑情绪[4]。在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依然围绕患者实际情况这一中心开展,注意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束的消息。并为患者提供按摩和护送等服务,进而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并为患者带来安全感,提高其临床舒适度。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发现,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但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焦虑程度,还可以有效提高其临床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李作菊,李婷,李莎,等.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过程中舒适度的影响分析[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6,05(02):142144.

[2] 刘奕婷,林娴,林少佳,等.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在提高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舒适度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81182.

[3] 李凤.手术室无痛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4):109111.

[4] 李爱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观察[J].饮食保健,2019,06(02):182183.

猜你喜欢
组间舒适度全身
辅助应用多功能保暖护肩装置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及体温保护效果的影响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冬日暖暖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