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拨引导中实现学生的道德发展

2019-01-13 09:50杨孝荣
江苏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杨孝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点拨引导;道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9-0079-02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当发现学生认知有误、思路堵塞、情感偏差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明确、有针对性的引导来助力学生的德性成长。

1.在认知不足时引导。

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常常思考方向正确且能答出一二,但认识深度与宽度不够。此时,教师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更系统深入。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欢欢喜喜庆国庆》时,教师讲到各种场合都能看到五星红旗,祖国强大了,此时学生非常激动。接着教师播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颁奖仪式的一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越发高涨了,但教师却说当时看到电视转播时非常气愤。对于教师的话语,学生十分惊讶,纷纷表示怀疑,运动健儿为国争光,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应是好事呀。此时教师将视频中高高升起的国旗加了个框,让学生对比里约奥运赛场上升起的五星红旗与教室上方悬挂着的国旗。这时,学生发现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平行分布。而正确的图案应是四颗小星环拱在大星的右面,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这不是我们的国旗”“小星星的方向不对”“也太粗心了,把我们的国旗都印错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国旗的神圣不可随意变动性展开讨论,并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条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国旗,依法尊重、爱护国旗,从而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2.在思路堵塞时引导。

学生交流时,因部分学生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不能准确简练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引导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能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进而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中“家乡故事多又多”板块时,学生讲述的家乡的各种传说故事都是老一辈口耳相传的,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此时教师出示村头的老槐树,讲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在树下玩游戏的故事,爬树、摘槐花、捉迷藏、打弹珠……童年生活处处都有老槐树的影子。由此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家乡的风物与亲历的故事。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从先前只知道说家乡的传说故事,开始过渡到讲自己的故事。鲜活的故事更能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亲切感,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在情感偏差时引导。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与理解是存在差异性和主观性的。当学生的感悟与教材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分歧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那么学生肯定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有这样的案例:孩子们排队进入游乐场,可有人离队去买东西了,而再次回来时又站在原来的位置上。对此,学生产生了疑惑和不满——为什么可以这样插队?教师在学生争议时给予说明: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可以插进队伍的,因为刚才就站在这里,但离开时要告知身后的人,说明自己只是暂时离开。征得对方同意后,再次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其他人就能理解了。但有些场所排队要求很严格,比如银行、医院等,过号就需重新排队。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即每次排队只要先去占个位置,再去做其他的事,反正回来照样插进去,而这就缺失了规则意识。生活中,学生时常会遇到两难问题,他们会或多或少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往往有违规则,教师应在此时加以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处事方法。

4.在争议未决时引导。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周末巧安排》一课时,对于“早起?晚起?”学生展开讨论但无果,此时为避免学生做出简单的好与坏的道德判断,教师引导学生在判断时要考虑生活细节,如果前一天晚上因为参加活动晚睡了,今天又没有什么安排,则可以适当晚起。教学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辩论、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当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而是要拨正学生思维的方向,必要时教师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做出道德评价。

5.在价值观偏离时引导。

学生对教材的认知与感悟,对事物的情感倾向,都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这些经验有积极的、健康的,也有消极的、不健康的,因为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让学生在点拨引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学生对那些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名人印象深刻,也多从他们的经历说起,而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则往往被忽略。学生认为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是做贡献,才是可亲可敬的,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全面的。此时教师说:是否只有名人才是了不起的呢?在老师眼里,我的邻居张大妈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的婆婆年迈生病卧床10年了,都是她悉心照顾,老师觉得她也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寻找身边优秀的普通人,从而让学生在对不同人的了解中,激发起对家乡人的敬佩之情。

要想让学生的德性得到发展,教师要加强教学引导,拨正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和教学要求,并使学生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