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兵
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把孩子们吸引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来,提高孩子对足球的兴趣,最终使其积极地参与,实现我国足球运动事业的发展。
一、校园足球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家长和学校缺乏对学生足球爱好的培养意识,社会也没有良好的培育环境。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并在升学问题的重压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受到家长和学校的最大化重视,学生的业余爱好及必要的体育锻炼活动遭到忽视,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足球爱好的发展,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也受到压制。实际上,除去学习压力方面的因素影响,相较邻国同年龄段的学生,我国学生对于足球的接触程度也要浅得多。
曾经日本足协名誉主席川渊三郎在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演讲时表示,要让青少年喜欢足球,关键在于让青少年找到就近的足球场地。事实上日本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就开始着力建设标准足球场,并铺设高质量的草坪。而我国的足球场地资源十分稀缺。
二、校园足球教学的形式
对于青少年而言,11人制足球的比赛局面过于复杂,人均触球次数较少,缺乏实践中的技术应用,不利于传接球、运球过人等基本技术的学习,拥有体能优势的青少年在比赛中占有较大优势。而身体素质不佳的青少年在一场比赛中的触球次数可能屈指可数,不利于激发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我们在校园足球的教学中应当考虑的不只是对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发挥足球运动对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改善作用。在实际的足球教学中,高配置的足球场地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配备的,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足球运动形式,因地制宜进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回到发挥足球运动的社会效益上来。
短期内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器材的匮乏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五人制足球对场地要求不高,又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触球,可以让一个中等大小的班级内部进行对抗性训练,所以对于日常教学而言,五人制足球更契合校园足球的需要。
三、校园足球教学中的要求
体育运动本身是通过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上限的挑战来实现锻炼的效果。实际上青少年不擅长耐力跑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关锻炼,青少年的体质下降,运动能力过低的源头也在于缺乏锻炼。如果我们的青少年都难以面对长跑的挑战,何谈足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呢?所以在校园足球中的日常训练、比赛及其它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反对教师以所谓“减轻学生负担”的借口降低训练量的做法,同时也要回应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状况的关切,对于训练量的把握和与家长的良好沟通需要校方、教师的共同努力。要杜绝“学生有错误了不能批评,一批评就是不以人为本”的观念,要防止和纠正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在心理上承受挫折能力低下的现象。同样,对于认为在训练中负荷大点、要求严格点、训练苦点累点就是不科学训练的现象也要坚决反对与纠正。
四、校园足球赛事的建设
按照中国足球协会2020行动计划中的要求,需要依托校园、社区和基层组织传播足球价值观 ,支持校园开展各类足球教育活动。而按照中国目前的状况,校园足球的赛制赛事设计框架应当考虑到校园足球赛事的时间、空间结构系列安排,学校假期休息时间与体育课教学时间的调配在保证基本的训练量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赛事要科学划分,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体能素质可能呈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一两岁的年龄差都可能带来竞赛中双方的实力失衡。所以相关岗位上的人员需要投入精力将足球赛事时间、空间结构因素及水平层次结构因素合理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既能充分保障青少年儿童日常的文化课学习时间需求,打消家长对发展足球教育的疑虑,又要能合理兼顾青少年日常主要生活场所的特点与经济负担能力,满足不同水平青少年儿童的足球运动技能发展需求的完整赛事赛制体系。校园足球赛事的发展建设中不但需要具有较好的科学合理性,又要具有便捷稳定可持续的实践性 。
五、结语
目前校园足球教师和专任教练员仍需要充分的支持和岗位培训,让校园足球的实际效果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才能赢得社会、家长、孩子对推广足球运动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