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让作后讲评动起来

2019-01-13 01:25陈发满
教师·下 2019年11期

陈发满

摘 要:针对如何使作后讲评更为有效的问题,文章用经验总结法,从“激兴趣、提效率、出效果”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巧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发挥“先写后教”中“教”的作用,促进学生习作修改。

关键词:多媒体平台;作后讲评;习作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34-01

一、巧用多媒体平台,让讲评激兴趣

一方面,点赞激趣。除了在讲评前对他们习作中的妙处进行圈点勾画给予肯定、课上的口头表扬,还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他们的习作首稿、修改稿中的亮点展示给全班学生。这些亮点涉及中心的确定、结构的安排、写作重点(详略)的把握、细节的描写、题目的确定、标点的使用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自己的修改展示出来,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利用媒体中的点赞功能,对精彩习作与修改添加“小红花”“大拇指”等,或写上“真棒”“用词生动”等简单的评价,激发学生进行二次作文或修改作文的兴趣。

另一方面,鞭策激趣。对习作中出现的缺点,如果教师能够在肯定之后加以指出,那么学生会因为有“成功”的鼓励而自觉修改。比如,以《难忘的一位老师》为题的习作,有名女生选取的材料不错,笔者在展示时使用了三个“大拇指”的奖励,激起了这名女生的兴趣。接着又针对她习作的缺点,使用“批注”功能,画出应该细致刻画的地方,鼓励她修改。这名女生得到了表扬,明确了如何修改,改后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动人:“……我开始拼命地怪罪自己没用、胆小、懦弱。我的手在掐自己的大腿,以此来惩罚自己……如同电脑上的杀毒工具在经历一番苦斗后,我的友军——自信、坚强终于战胜‘木马病毒……”

二、巧用多媒体平台,让讲评提效率

首先,利用课件提效率。在习作讲评时,教师应该就当次习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做梳理,以“修改要点+例子”的形式制成课件,为修改提供明确的方向,提供范例。比如,很多学生写《长大后,我想(    )》一文,把它与《我的理想》弄混了,写成“长大前的努力”。为此,笔者制作了“‘审清题意,抓住重点写的要点+学生习作例子”的课件,提高了讲评效率。

其次,利用展台提效率。展台与白板的结合是完成即时讲评的最好手段,它可展示课前就发现的病文、病句等,更可展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需要修改的作文。教师可利用其中的软笔或硬笔修改工具,用不同颜色标示、圈画、添删等,修改病句、不当语词、错别字,增添精彩描写,删除多余内容,以多样的形式、直观的方式指导学生当场共同协作修改。另外,利用展台拍照功能当场拍照对比,也可提高效率。选取较典型的修改前的习作与学生修改后的习作,分别拍照并进行纵向对比,或选取不同学生习作进行横向对比,让全班学生评价修改后作文的可取之处。

再次,利用多屏互动功能提效率。教师在讲评时,走进学生当中,使用手机与电脑屏幕间的快速交互控制功能,当场录制学生即时修改的状态,或拍摄学生即时修改的情况,通过手机控制讲评内容、修改方法,展示修改情况,提高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平台,让讲评出效果

小學高年级学生,光靠听读是无法马上把文字转化为可感的画面的,更不能对习作的优缺点立刻作出理性的评判。而多媒体平台的展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学生修改习作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修改出现困难或把握错了,且具有共性,那么可以马上通过展台、多屏互动等方式投出这个学生习作,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从而适时引领这个学生及其他学生走出困境或误区。比如,笔者就学生在《制作水果拼盘》中没有把“拼盘过程”写具体之共性情况,通过多媒体投放后,让全班学生提建议;之后,这一学生对“拼”的动作做了详细的描写,使用了“捏、移、放、插、挤、贴、挨”等动词,富有画面感。

这种适时性,还表现在学生的修改初步完成、告一段落之时。学生根据讲评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后,教师再次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学生修改的习作,呈现亮点的同时让全班学生用火眼金睛发现修改文的不足,进行补充修改,激励学生进行二次修改。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语文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26,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