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东 袁冰洁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本文从当前小学生争强好胜行为入手,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并对此现象的引导教育进行探讨。
通过在学习上引入竞争机制,如:在平时批改学生作业之后,对作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表扬;在考试之后,对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公布,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或适当减少作业。这些行为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为了提高成绩而自觉以最优的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通过举办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等体育竞赛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利用小孩子争强好胜爱表现的特点,在平时对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等体育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和班级进行宣传。在举办活动前通过老师对学生加强宣传,借此引导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这也是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个观点。而且通过举办这些群体性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在家里被家长特别是学生的爷爷奶奶们宠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他们在班级里缺乏集体的观念。通过开展接力跑、广播体操比赛等需要班级学生集体参与的活动,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从小培养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意识,更好地融入班级的集体生活。
学生在打扫卫生的任务上分组安排,按照小组轮流进行卫生打扫,记录每天卫生检查的成绩,采取循环一定次数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对卫生优秀的小组每个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树立小组集体荣誉感,能激励其他学生为了获得奖励而以最优的质量完成打扫任务。学校每周的流动红旗评比,加强学生对班级荣誉的重视,并且由此注意个人卫生,促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到2017年,居民消费水平已达22935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变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因为金钱带来的心理膨胀,喜欢炫耀和攀比。作为没有自制力的小学生群体,开始对这种攀比行为进行模仿。而且大部分小学生都争强好胜,看到其他学生买了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导致心理不平衡,总想要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这就导致了许多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发生。
现在智能手机几乎成为每个人的必备品,而家长等人手里的智能手机对于作为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游戏机。通过《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了解到一部分未成年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其中有69.7%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有24.6%的未成年人拥有平板电脑,而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大量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许多成年人也无法抗拒网络游戏的吸引力,更何况是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成的小学生呢?据《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里指出,有64.2%的未成年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其中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往往会使他们在游戏中进行攀比,使用他们的零花钱去购买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其中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的零花钱并不宽裕,就会偷偷省下父母给的文具钱和早餐钱用于网络游戏上的开销。他们希望在游戏中取得比同学高的段位或者拥有比同学多的“皮肤”数量从而获得他人的羡慕,而这种争强好胜会刺激其他学生花销更多的金钱在网络游戏上来超过他的同学。这种由争强好胜带来的恶性循环,导致大量的学生将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上,更有甚者会出现学生利用大人的手机充值玩游戏导致大额的经济损失。
所以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引导孩子理智使用网络,养成科学上网的好习惯。而且希望国家通过专项立法,进一步强化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并要求网络公司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设立“门槛”并且严格执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约束未成年人在游戏内充值或者其他消费行为。
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身体开始发育,心理上也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不似小学一二年级那般胆子小,再加上他们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在玩游戏途中看到和听到游戏里他人使用脏话等不文明用语就有样学样。并且对于他们来说,使用“靠”、“牛X”、“操”等不文明用语是帅气的、有个性的一种表现。这些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会为了引人注目,来模仿一些脏话连篇的影视人物或视频主播,觉得可以出风头,或有可能和其他同学争论时,大量的脏话等不文明用语就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来,被其他学生学会,带坏整个班级风气。
所以,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改善孩子的语言环境,限制孩子接触网络上的不文明用语,并且要帮助孩子心理成熟起来,学会分辨是非,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自觉摒弃不良习惯。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生会在学习上、修养上、道德上、进步上、贡献上进行竞争比较,但是他们也会比吃、比穿、比胡乱消费、比野蛮,所以就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沟通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