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举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行业通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安全综合治理,重视安全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等,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
目前,国内煤矿实操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现场演练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职工通过现场训练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职工实操技能培训必须秉持人是企业安全发展之本、是企业产品质量之本的理念,把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发展之基,扎扎实实抓好实操培训,按照以下三个职工实操培训基本原则,有技巧的开展工作,才能够持续为矿井安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有效的激励才能促进职工的行为动力。煤炭企业培训中心可以统一编制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工作统筹安排、资源高度共享的专业化管理,建立矿-区队-班组分级实施、三级联动的实操培训工作体系。在实操考核上严格把关,实行“人人动手操作、个个考核过关”的原则,理论与实操“双考双过关”,建立“实操-考核-激励”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
实操培训最终的目标是改善职工的工作行为或方法,提升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岗位操作、标准化操作两个关键环节,本着“立足岗位、切合实际、因岗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为学员设计符合岗位需求和工作实际的现场实操培训“菜单”。让学员置身生产现场,以各自岗位技能为基础组织教学,在学中干、干中学,提升实操技能,努力解决的技术难题。推行“三指导”实操培训模式,帮助学员系统完整地掌握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员对于知识的接纳能力都有一个限度,所以在培训过程当中如果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全面推行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单兵训练、检查指导、分析点评为一体的“五步教学法”和“视听技术法”,把学员分成3-5人的教学小组,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将教师对其中一组的讲解示范及学员练习过程展示给其他教学小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煤炭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矿井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通过提升人员素质,保证正规循环,大幅降低生产事故。而大力开展职工实操技能培训,加强实操培训基地硬件建设,正是为确保采面正规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因此,加强煤矿实操培训基地建设,领导重视是前提。矿上各级领导要站在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高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建立职工实操培训基地的重要意义,真正从认识上统一,从行动上支持,把职工实操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大事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制定培训目标、规划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使基地建成后真正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实操培训的基础。以前的实操培训教师,一部分是煤矿职教中心的专职教师,他们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缺少现场实操经验,另一部分是来自基层的兼职教师,他们有较高的实践水平和丰富的实操经验,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高素质的实操教师紧缺是影响实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应加大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选派一部分兼职教师参加煤矿安监局、集团公司组织的师资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每个专业的考评员都应配备一名专职教师和一名兼职教师,增加他们相互学习、切磋的机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因此建立实操培训基地应有相应的制度,以保证实操培训基地的建立,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操培训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为什么部分职工把实操培训当“走过场”、态度轻慢、消极抵触?为什么一直在搞培训,但效果就是上不去。仔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考核办法的缺失和考核制度的放松。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实操培训考核制度,坚持“谁考核、谁把关、谁签名、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各工种实操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考核把关。对各种实操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坚决不予结业发证。各工种取证(复训)培训在生产现场进行实操培训和考核的,单位党政负责人为实操培训、考核第一责任人,单位技术主管和生产现场负责人为实操培训、考核直接责任人。
煤矿职教中心负责对培训学员实操考核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通过现场指导、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现场指导,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促进技术水平提高。对于在生产现场进行实操培训和考核的单位和个人,职教中心利用教师包队、抽查、委托监考、交叉考核等形式督促基层单位认真开展实操培训考核工作,促进职工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素质双提升,确保矿井的长治久安与安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