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河
(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江西 上饶 334000)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以自已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已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教学前反思
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反思,能使自已对新课的讲授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或者不进行课前反思,只重视课后反思。其实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前对自己的备课思路以及教案撰写进行及时的反思,不仅可以吸收自己的教学思路,对教案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更是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可能有的反应做出充分的反思。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顾名思义,就是说教师一边教一边及时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上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通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是;否有难度,选取的教学方法能否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相应的调整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高效率地理解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就是我们大多数教师所重视的一种反思方法,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不但可以让教师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分析教情和学情、改进教学策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室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教学设计的优劣是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新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容易借鉴模仿优秀教师的设计思路,做不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筛选和创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会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一、生搬硬套、细节处理不到位、重难点无法突破、不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如何去克服,理清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体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抓好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比如:历史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把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呈现在课件上,会使字体看着过多过密,容易给学生造成疲倦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抗拒,课件应该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课件的内容是为了使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交流,而不应该是成为教师讲授的一个拐杖;另外一个问题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置不在于学生能否顺利地回答,而是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步步深人的引导,使学生一步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师生共同得出答案,甚至更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人环节: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新教育理念,避免只注重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使自已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得积极活跃,多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课堂导人一定要有新颖性,在保证不花费太多时间导人的前提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二)新课教授环节:在教学中,恰恰是能够举一反三的问题才具有探究的意义,也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探究之中。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以学生学习为立足点,首先要考虑量力性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即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能够得出答案;其次要具有启发性,不能是封闭式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在掌握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教材重点的处理,也是一节课的关键。第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针对教学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方式;第二,鼓励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下共同解决重点问题;第三,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把重点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小结环节: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结束前的最后的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好的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很好的梳理,对新课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课堂总结也应体现创新性和直观性,把教学总结设计的形象化,能够很直接地掌握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和整体框架,便于让学生形成相对整体的知识体系。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它自身的学科特征和优势,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下,在重视学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教育具有滯后性,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师的课后反思,不仅要思考历史内容的讲授是否能使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还要反思在课堂中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渗透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