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 杨小梅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考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下,初中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多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通常会选取几篇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对其中写的好的部分进行分析指导,包括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等。这种讲解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不喜欢这样枯燥的讲解。这样的讲解方式,只能让学生去模仿优秀作文的写法,无法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在教学时缺少创新思维,调动不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若想写出生动优美的文章,必须从生活中获得相应的经验,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与了解。可是现在很多初中生,每天的生活只有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也就缺少了写作素材,严重影响了写作的质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先将想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再落笔写成文章。可现在绝大多数的作文课堂缺少这种互动,通常是教师对写作技巧、修辞方法与写作模板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套用。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流于表面,缺少深入剖析,也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想法。
想要解决作文教学死板、无趣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广度,广泛阅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讲课时旁征博引,不局限于讲解课本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的老师,从来不只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在教学时融入很多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作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积累,围绕主题旁征博引,给予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和营养。这样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比较好写,可很多初中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这之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调整,放下对技能技巧的讲解,鼓励学生用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其实生活并不是只有学习,只要用心去看、去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生分享,讲述亲身经历的事给学生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发现丰富的素材。
没有生活的写作是不生动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没有美感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能光将目光盯在考试成绩上,还应该通过阅读丰富知识储备,在写作时有话可写,描写事物时能运用更加贴切、优美的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小本子,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和偶尔灵光一现想到的优美语句记录下来,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使文章生动而优美。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要求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要求学生描写一座建筑或一件生活的物品,要生动具体,使人一看就能明白其特点与用途。很多学生在写这样的说明文时,语言死板、生硬,文章读起来通顺,却不感人,仿佛在读说明书,这样的文章最多只能算中等水平。而知识储备丰富,头脑中储存大量优秀词句的学生,会将它们运用到每一篇文章中,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描写建筑物时,没有积累的学生大概只会用高耸入云、雄壮威武等词汇,经常阅读的学生就能够写出雕栏玉砌、鬼斧神工这样优美的词语,这就是广泛阅读与很少阅读的区别。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聆听他们的心声。可先让学生口头表述,将自己的构思通过语言分享给同学和老师,这也相当于列了一个简要的提纲。学生讲述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构思进行深入引导,挖掘更深层次的素材,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深刻。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选题自由表达,说说自己想怎么写,写哪些方面。很多学生面对这个选题,往往会从一个人物的表面特征写起,而缺少对人物深层的精神与心理的描写。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述发现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写出对人物剖析更彻底的文章。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