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梅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小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1世纪的到来直接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就是教学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教学,小学生就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而且语文课堂中一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恰好弥补了这些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语文课堂的有趣性,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在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信息技术的高耗能低效率,第二个方面就是师生之间缺乏合理的交流。
一直到目前为止,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仅仅会通过多媒体来制作一些简单的PPT,对于多媒体其他的一些作用没有完整的了解,导致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课堂中又对多媒体运用的不够流畅,出现了高耗低能的现象。
想要教育好小学生,教师不仅仅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还缺乏一定的交流,导致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被弱化。
在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个方面就是加强师生交流,提升综合能力;第三个方面就是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资源。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点,开始在课堂中引进了信息技术,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学生就在座位上一味地听教师的讲解,不会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小学生都逐渐成为了语文课堂中的傀儡,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不仅仅无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反而还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易懂的,而有一些知识点是比较难的,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点就需要在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更加直观立体的多媒体内容,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学习《再见了,亲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进信息技术。因为这节课的年代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比较远的,所以小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小学生放映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电影片段以及图片,让小学生可以从电影中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感情,通过声音和画质给与小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而烘托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鱼水深情,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这样,不仅仅加深了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大量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且作为小学生的教师,应当注意不能过度对信息技术进行依赖,而是应当通过信息技术合理的进行改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在课堂与课外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2]。
小学生的年龄还是比较小的,因此对小学生实施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让小学生对教材中提及到历史事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收集相应的教学信息,不断将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完善与补充,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小学生大量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让小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知识点的重要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大力的引进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不断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不断转换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可以在未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