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2019-01-13 19:14湖南省邵阳县第一中心完小刘洁
家长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素质教育文章

□湖南省邵阳县第一中心完小 刘洁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国的小学教育忽视了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点的记忆及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教育事业的比对可以发现,自主学习能力早已成为了欧美等国教育事业的一种常态。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将知识直接“喂”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途径和窍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之下,我校诸多教师纷纷在教学实践中开启了尝试,而教学实验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变化带动着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而自主学习理念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习惯。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近年来,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之下,知识的种类和内容逐渐趋向于综合化的角度不断发展,且知识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调整,若学生仅仅依赖于在校阶段的知识获取,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学生的个人发展速度。从某种角度来看,“文盲”这一词汇的定义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了改变,“文盲”不再泛指目不识丁的群体,而是指向了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会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人群。

由此可见,知识量的储备和解题能力的高低已经不再是衡量人才优劣的关键因素,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更会其对个人的未来发展高度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重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为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响应素质教育号召的关键所在。

自主学习的本质即为将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自主权利,其可以根据自身对于知识的基本需求,自由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方向进行设计,且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和控制。

在这一过程当中,决定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自身对于获取知识的欲望,并严格执行自己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应当充分彰显“主动”原则,主动课前预习、主动课上思考、主动课后总结和复习,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逐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当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觉悟和意识时,才能够彻底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作用价值。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能力和坚定信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和学习的过程在本质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其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困难的过程,当学生在经过不断的克服困难之后,其所获取的收获不仅仅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包括自身强大的意志及性格上的坚韧。这样的培养结果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更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有效方式。

坚韧的意志力对于学生个体的影响是终身的,其会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而具有坚韧意志力的人才也是社会发展所追求、所向往的人才。

二、充分了解教育现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我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革试验之后,发现教育难点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多个方面。从教学实验的实际效果来看,我校多数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改革目标的实现依然存在明显的偏差,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尚未发生完全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不够明确,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干预较大,且多数情况下依然存在着学习知识灌输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看,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育理念对我校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习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情况较为困难。

正是因为教育理念并未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导致学生的主观意识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堂合作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常见方式。我校应用课堂合作模式的时间较早,主要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以四个学生为一单位划分为同一小组,并根据由学生通过自主选拔的方式在小组内部选拔了小组长。

分组合作模式的本质是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且能够间接达到锻炼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小组合作模式略显生疏,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从而导致该模式仅仅局限在形式方面,并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同时,在课堂上的小组环节当中,教师对于该环节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做到基于引导的角度给学生帮助,当学生出现疑问时,教师往往会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甚至部分学生利用这一环节的便利探讨交流与学习、与课堂无关的内容。

由于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在40分钟的课堂中很难保证全过程的注意力集中,难免会存在走神、开小差的现象。为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校在一段时间内采取的较为自由的课堂合作模式,即学生可以自由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需举手请示,直接回答即可。

此外,在分组学习环节当中,小组的划分也由固态化的教师指派,转变成为了动态化的学生自由组合,即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小组划分,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太多的干预。

这种模式由于吻合了小学低龄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充分释放了学生爱玩的天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在一二年级中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不仅课堂氛围较好,其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该模式在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级部的应用中却出现了明显了学习效果下滑。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压力的增加,较为散漫的课堂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统一管理,甚至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分阶段进行,并在不断的年龄段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不得一概而论,反之就会取得与教学目标相反的效果。

素质教育是一项我国坚持多年的事业和工作,其目前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以往的教学效果与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相比对,同一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综合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以我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为例,采取素质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文时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张力,不仅可以包含感情的阅读课文,更能够灵活把握语气的使用,将作者的情感和所表达的内容领悟地淋漓尽致,这类学生在未采取素质教育之前较为少见,而在采取素质教育之后却成为了常态。

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说明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较高的水平,同时也能够彰显出素质教育事业对小学教育效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但是,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足以证明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上述案例中所提及的学生仅仅为个例,其仅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还有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的表现与前者存在明显的差距,其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流畅朗读完一整篇的文章。而从其他的角度来看,此类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多数情况下需要教师催促学习,甚至无法按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

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现象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较为常见,其对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

课前预习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前预习在本质上即可判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当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会变得事半功倍。因此,教师需要给予课前预习环节充分的重视,并提高学生自身对于这一环节的重视度。

在实际当中,当教师向学生下达了课前预习任务之后,多数学生会面临无从下手的困扰,即不知道如何去课前预习,更不知道预习到何种程度算是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因此,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选择简单阅读课文,阅读的遍数一般为一遍左右,当其阅读第二遍课文时变回失去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

此外,即便教师明确说明课前预习时阅读一遍课文即可,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漫无目的进行阅读,既不知道采取何种方法进行阅读,也不知道阅读过程中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完一遍课文之后,教材上空空如也,没有留存任何勾画、标注的痕迹,从而导致课前阅读仅仅留存在形式方面。实践早已证明课前预习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可靠的学习方式,其对于后续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鉴于课前预习环节所面临的现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前预习方式:首先,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初步的阅读,并将文章中所包含的生词及不理解的词汇、语句进行标注。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还可查阅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文章作者其他的作品,并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初步的估计。

其次,学生需要进行二次阅读,二次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弄清文章的主题及内容要点,并将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语句进行标准,衡量关键点的主要依据则要根据文章的主旨含义而有所不同。最后,进行第三次阅读,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分析在前两次阅读中的不懂之处。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任务,并从文章中寻找教师所提出的具体问题。

在实际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前预习环节并非在课堂中完成,其属于教师的不可控范围之内。为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和表扬,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并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即个体主观意识的一种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形成学生愿意接受的学习习惯。

以阅读课外书为例,多数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会抱有一种随意的心态,仅仅是眼睛过一遍阅读内容而已,并不会刻意去进行记忆,即便是在遇到无法理解的内容时,也不会自主进行思考或者询问他人以获得解答。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学生不得出现内容遗漏的情况,要将阅读内容全部阅读一遍。

同时,阅读过程中需要动脑进行思考,思考的内容不限,既可以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可以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在课外读物中进行勾画,并重点勾画自己无法理解的段落和语句。当学生阅读某段内容时有所感悟,应当及时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记录。

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视为质疑的过程。学生有疑问说明其在学习时动脑了、思考了,而学生向教师提问则说明学生具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和需求。小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要点,关注学生的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若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引导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则说明教学质量较低,学生的学习状态依然处在被动灌输知识的状态当中,没有实现向自主学习方向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中要加入启示性的因素,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应当直接告知其正确的答案,而是要从引导的角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若学生回答正确,则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赞美。若学生回答错误,则要帮助其找到思考的盲点,并表扬学生勇于提问和回答的勇气。长此以往,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去探索问题,更会拥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培养能力型人才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目前的主要改革方向,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实现这一方向的关键所在。小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并合理采取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素质教育文章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做好课前预习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