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华
(贵州省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贵州 望谟 552300)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把审美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因为审美教育其实是一种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美术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功能,如何利用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是中职美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新时期的中职美术教育应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发掘美。首先要注重情感的熏陶,调动学生的审美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探索,可是很多学生对美术学习并不感兴趣,也没有从美术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所以感情没有受到很大的震撼。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术的审美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美术作品,领悟其中的情感,接受美的熏陶,并通过了解作品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其次是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美,美术作品往往是兼具美育和德育功能,艺术家的爱国情怀、思乡之情和高尚的气节等都是学生所推崇的。众所周知,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寄托了艺术家的情感,他们利用周围的事物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在创造作品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全方位地观摹作品细节,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这样可以收获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一个有效方式。
美术教育应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有很多审美因素,它们期待被发现、被挖掘,因此,教师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的美术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让他们学会从各个角落发现美。之前的中职美术教学都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课这块就随便应付,草草了结,很少引导学生一起欣赏美术名作,对于画作背后的故事和象征寓意也不会稍作补充,知识列举一些画作进行介绍,学生听课时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体验到任何的愉悦感,课堂也变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学效果也因此无法得到提升。其实,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中职美术欣赏课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比如说在欣赏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蒙娜丽莎到底有没有笑,许多名家对于这个问题莫衷一是,至今也没有定论,但是达·芬奇的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够扬名,就在于蒙娜丽莎的似笑非笑,这个微笑也被列入“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当中。通过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就会更加细致地观察这幅作品,从而能够发现一些他人没有揣摩出来的东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大有帮助。
美术的艺术价值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们受到欣赏水平和人生经验的限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会出现价值观上的差异。比如说外国人在欣赏我国的山水画时,他们就很难看懂其中的韵味与内涵,也不太喜欢这类风格的画作,这主要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同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差异,各种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评价。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作品能否被学生认可,主要由学生的审美标准和情感态度决定。学生评价标准的提高,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综合作用的结果,中职学校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又要让他们知道它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审美知识,引领学生学会评价美术作品,充分感知其中的美。比如说在欣赏《阿哥桑德罗斯的雕塑》时,很多学生都会被雕塑的形体美所吸引,尤其是拉奥孔父子被巨蛇缠身时肌肉紧绷的状态都能准确地塑造出来,这种高超的技艺让学生连连感叹。虽然学生对这件艺术品是认可的,但是他们只看到了作品的形式美,没有看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内涵。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样一对比显示就能体会到作品的中蕴含的悲剧美。由此可见,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启发学生感知美术作品的内涵,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欣赏是人们以欢快喜悦的心情赞美、赏识客观事物,领略和享受其中的美。教师在指导欣赏作品时,作品的艺术美就会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教育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即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例如《烈士墓群像》的作者将众多形象凝集在巨岩般的整体中,让烈士的英灵安息在他们浴血的这块土地上,作品采用传统石窟艺术“中心塔柱式”的结构,集圆雕、浮雕之所长,以连环组合的形式,依次表现了典型的事迹。作品即体现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也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政治和艺术得到了统一。二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趣味。中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领会和理解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作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高尚的审美趣味,脱离低级的审美趣味。这样,正确的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学生就很容易鉴别出美术作品的美丑好坏,自觉地接受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其中的正面形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抵制低级庸俗的美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其中的审美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审美教育方式,科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让中职学生学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