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厅
(黄河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目前我国机械类专业本科期间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零件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几个主要部分,旨在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机床、夹具及刀具等机械加工中的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备解决加工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际工程奠定基础。当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时数少,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相互独立和分离,理论教学枯燥难懂,课前未能预先安排实习,学生缺少实际经验,教学方法与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因此,机械类学生要具备实践能力,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以前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的柔和。就是拿到一套机器设计图纸,要将它转化成零件和装配成机器的过程中所牵扯的一切技术问题。这些内容和现代制造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代制造业复杂多样化,同一机器有很多的制造和装配方法,你必须优选出最优的制造方法,而仅依靠课堂讲授的方式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制造技术的多样化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了使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更加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复杂多样化,这就要依靠多媒体技术、实验、实践实训、课程设计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因传统课程体系使用时间非常长,这导致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长时间受其影响。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枯燥乏味,加之时间较为短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所学内容。对以往教学情况总结发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实际机械加工和生产接触少,加工工艺甚至整个生产过程只停留在课本实际机械实践与课程内容未充分结合起来,主要是通过课本理论来描述整个生产流程。第二,在课程中涉及加工机床有许多类型。学生对各种机床的理解大都在表面上。机床的加工特点和机床的应用不易掌握。机床驱动系统复杂,缺乏直观性,不易理解。第三,关于刀具的理论知识,其描述往往非常的抽象,但教材却将其作为本课程的开篇,这极易致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以及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通过对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所传授的知识,更需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改革理念与思路。以往的在教学中更多地是注重知识的“倾倒”,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关键,坚持能力、知识、素质的共同发展,以及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并将其作为“重实践、低重心、宽适应”主要原则,全面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应以“实用、够用、应用”为原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使整个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充分的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加强课程内容的重组,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构建教学新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吸收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的成果,创新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动态结合,使该体系进一步完善,合理解决课程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从而使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地方院校先进水平。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抓住各个章节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结构和中心内容做到全面认识,融会贯通。其次,在实验教学方面,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方向选择对应的实验项目,设立必修与选修教学模块。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强调”以直接感官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等,通过实验掌握其中的原理、理论方法。例如,在讲解机床时,可组织学生到校办工厂或实验室进行参观。二是,坚持“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路线,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再比如,在讲解先进制造技术章节内容时,本课程教研组采用让各选修模块学生搜集资料,派代表上讲台讲解本组负责模块,教师及其他组学生提问的方法。发挥实践教学作用,完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课堂互动。
4.建立一点三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由多个模块组合而成,这是一点三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思想。首先,应加强教学目标落实,完成知识点讲解,并将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在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知识体系的追求过程中,三化主要包括了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理论等方面的“模块化、基础化与综合化”。新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一点三化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一点,培养学生三化科学性、完整性及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力求融合知识性、自主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作为一个整体,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就业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特点的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进行教学实践,突出个性化培训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5.建立全面、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由学校、校外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组成的课程实践教学平台,以省重点建设为依托,建设一个更加全面、开放的教学平台,培养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工程能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体现真实性、开放性、先进性。综合实训平台是以工程训练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为中心的,可以对学生的设计的产品、仿真、加工、进行训练等,在现实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