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洋昌河小学,贵州 黔南 55050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以及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从教学方式的转变向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质量方面转移。课堂过程中的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关键点和主要渠道。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对于课堂教学落实稍有忽视,教学改革大打折扣。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效果,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老师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所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提问采用一问一答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老师喜欢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这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学生跟着其他学生随大流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在自己一个人单独回答问题就会被难住,逐渐的越来越不愿意动脑,而是跟着大多数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
新课改以后,很多老师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一味的追求课堂提问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进行过度的提问,这对于课堂效率并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学生更加迷茫。
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由于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目的欠缺明确的认知。对课堂提问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从教学的目的性入手,采用多种提问方式,随机应变,提交教学效率[1]。
对于小学课堂的数学教学来说,每位学生具有差异性,都是具有个性的个体。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课题提问需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如果提问的过于简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益处。相反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难度系数太高,只能是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可以回答,那么对于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不利的,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需要兼顾各类学生,难易程度适合大多数学生[2]。
有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对于问题的选择很随意。既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也没有目的性。问题比较单一,内容简单且重复。可以的课堂提问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但实际对于这种“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没有任何意义,无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大多数教师提问都是记忆性问题,很少有创造性和理解性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提问水平偏低,提问的类型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问题的设计,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把握重点与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情景的设计,让问题不仅是简单的问题,一味的进行提问,看似课堂十分热闹,实则没有意义,目的性不强。
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性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兼顾不同程度学生。课堂提问要让学生们成为“乐之者”通过课堂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如果提问难度系数高,只有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势必会导致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积极性不佳;若问题过于简单对于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来说没有思考价值,影响课堂效率,所以课堂提问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兼顾到每个学生。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前行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符合课堂的问题,注重课堂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3]。
1.提出趣味性问题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需要设立良好的情境。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够引导学生的探知欲,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2.设计启发性问题
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是课堂提问的目的和需要探索的重点。让学生们不仅了解是什么,更能发现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先让学生猜测:这个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边的长度有怎样的特点?老师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研究的方向,使教学能够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探究有层次问题
当遇到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缕清思路,降低思维的难度。例如:姐姐买了一本书和两支笔,一本书20元,共花了56元,一支笔多少钱?要想知道一支笔多少元?第一步应该算什么,接下来算什么?逐步问可以方便学生理顺思路,由容易到简单,逐渐过渡,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4.创设开放性问题
要想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例如:击掌游戏。每个人相互击掌一次,2个人击掌几次?3个人呢等等。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与提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能够动脑思考,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提问对象的广泛性。课堂提问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位学生又是具有差异性的主体。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精心设计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应避免一刀切现象,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了解个体差异。考虑贴近每位学生的发展区,这就对老师课堂提问的水平做出来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完全了解课本教材。
数学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数学存在问题并且有问题可提,有效的课堂提问又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和互动的桥梁,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恰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