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中心小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新课标中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课改的深度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对于核心素养也十分重视,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采取了多种方法,但是效果有限。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智慧课堂,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要素就是素养的基本要素,当前教材设置阅读单元时主要有两条主线,分别是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对这两条主线进行有效的渗透,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咬文嚼字,近义换词
比如,在学习《荷花》时,教师就可以拿出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找出用的好的一个字来进行分析,如,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就可以对“冒”字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其美在哪里,给学生一些字,让他们选择看看能不能对“冒”字进行替换,如,“钻、伸、长、顶、露、穿”,让学生进行前后效果的比较,这样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作者使用这个字的妙处,使用“冒”这个字,能够更加巧妙的体现出荷花的激动、急切、心花怒放,这样的描写更加生动,让人可以想象出这幅画面。
2.借助于注释,理解词义的“表演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拿出文章中关键的形容词或者是动词等,利用动作或者是表情进行表演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词句的含义进行理解,加强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就可以将“追”、“扛”和“掰”这几个动词拿出来,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这几个动词,一边读一边表演,学生就可以加深记忆,进一步理解词的含义。
3.按图索骥:简笔描画“概括读”
在学习一些课文时,比如,《清明节的由来》、《夸父逐日》等,教师就可以通过简笔漫画或者是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现文章内容,通过复述的方式概括读。该策略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略读文章或者是长文阅读中应用。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如,《小猴子下山》、《小蜗牛》等,就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插图来进行学习,依据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能够看懂故事的情节。
语文学习就是读和写,所以,阅读教学就要多进行积累以及运用,通过应用语言,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言语活动经验。表达能力就表现为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采取读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关键切入点“激发写”,能够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1.仿照修辞手法,进行语言文字练习的迁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比喻、夸张等,在读写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进行迁移运用[1]。如,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因为文章中包含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语言表达的美,之后开展迁移运用,这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对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拓展
语文教学和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和生活进行联系开展拓展,加强练习,让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怎样看待父母不同的爱来进行写作,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工具性之外,更加需要关注人文性,实现二者的统一。语文科学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自己去阅读、实践以及运用,这样才能深入的理解,感受蕴含的人文内涵,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促进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学习《朋友》时,教师就可以进行“三”读,在“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这句话中,教师在读的时候就可以采取重音强调的方式,对茫茫人海、真的愿意、以及他们的朋友阅读三次,每一次都让学生可以更深的感受这种伟大的友谊[2]。阅读教师就是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钻研,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主动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及体验,进而受到情感上的影响,实现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让他们感受到审美的乐趣。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巧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发挥出语文的育人作用,比如,在学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让他们找到作者“以小见大”的奇妙,进而能够教育学生,让他们想一想在身边发生过的转的实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这个主题含义的理解和体会。
综上所述,当前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智慧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