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隐性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隐性德育实践

2019-01-13 13:35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陈月娟
家长 2019年27期
关键词:隐性德育中职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陈月娟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及德育工作现状,结合隐性教育稳定持久的特点,以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为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间跑操、德育银行等途径,开展隐性德育,引领德育从显性的说教走向隐性的训练,从浮于表面走向深入务实,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良品质,使之受益终身。

德育,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词语,与之相关联的都是“道德”“品德”“德性”等一类,一旦与“课”扯上关系,就坠入世俗,成了师生俱厌的“德育课”。传统的德育通常是教师在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教师讲什么,同学听什么;讲的都是高大上,都是历史名人轶事、时代楷模事迹和行业精英成长;英雄怎么做,怎么想,也要求学生怎么做,怎么想。到了考试,教师出题,记题,让学生去背,会背的同学自然多分,不会背的同学自然少分,虽然成绩不同,但仅仅是用功与否和记忆力的区别;虽然卷子上尽是“热爱”“贡献”“奋斗”,满满的主旋律,满满的正能量,但平时,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考试是考试,生活是生活,区分得清清楚楚楚,仿佛卷子上的答案是被人强迫,不得以,委曲求全写下的,其实内心完全不认可,不接受,恨不得在所有答案前加上“老师说”,更不用说在平时以此来要求自我,衡量自我。

德育就此沦为一门课程,一场考试,一个噩梦,教师有心无力,疲于应付,学生心生抵触,阳奉阴违。考完试,各走各路,互不相认,真正做到“教育无痕”,为了上德育课而上德育课,根本没有起到德育课应有的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近年来,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以下简称二轻校)重视德育,要面子,更要里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动心思,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开展各种活动,间接隐性地进行德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本文将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二轻校的做法阐述如何开展隐形教育。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在文化知识、心理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上有一定的欠缺。到了中职学校后,学习压力减小,学习动力进一步弱化,学习目标不明确,前景迷茫。于是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泛滥,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追求刺激享乐,寻衅滋事,到处惹是生非,影响校园稳定和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学习、生活更加散漫,无动力,整天混日子,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极其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急于求成,追求“短平快”,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以显性德育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在作用,也许在短期内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会有什么好的整体效果,甚至有很大的副作用,让人误入歧途,得不偿失,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北大学生弑母案等悲剧都值得我们深思。

为此,我们主张隐性教育,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文体、实践活动,间接地进行德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身心愉悦地接受了各项活动里所的蕴藏的德育,吸收了各种正能量,内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并不自觉地向外展现出来。这是一个缓慢渗透、内化的过程,这种教育的持续时间也比正面的直接教育要长,而且作用不可估量,学生的外在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别人指挥的结果。隐性教育是刻骨铭心的,运用好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其终身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特点

(一)价值引导的隐秘性

和显性课程不同,德育隐性课程并非直接对学生进行影响,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以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以及高尚的教师人格等为载体,向学生渗透正确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审美志趣等。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离不开课堂相关理念的传授,同样也需要学校环境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过程当中,学校的建筑布局、名言警句以及老师的言谈举止等,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引导和影响。

除了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相关的道德观念理论之外,还可以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品德陶冶的全面性

隐性德育课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显性课程所没有的优势,通过扩展德育载体的影响范围,进而提升了德育效果。隐性德育课程既包括课内教学,又包括课外的潜在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现实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下陶冶自身情操,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人格。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品德。学校的德育课程是重要的精神文化因素,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道德情景当中,进而被周围的环境所熏陶,约束自身行为,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行为规范的易受性

显性课程由于具有强制性,所以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使许多教学内容无法被更好的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但隐性课程所采取这种内敛的教育方式是间接的通过相关载体,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作用于学生本身,可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期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受到尊重,主动的去接受此类教育。大学时期的学生对行为具有判断能力,但缺乏约束力,学校通过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一方面可以维持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而另一方面则可以约束大学生的自身行为,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完成自我管理的过程,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二轻校隐性德育实践

(一)校园文化建设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的文教区仓山区中部,比邻高盖山,长安山,周围环绕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交通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诸多院校,环境优美,学习氛围良好。学校建于1984年,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系国家级重点院校。建校35年来,学校奋发进取,励精图治,现已发展成立足轻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鞋服、烹饪为特色的中等职业院校。

学校秉持“各美其美”的核心办学理念,反映了本校办学的基本行业特征与使命,体现学校育人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表达学校推动“人人有特长,个个能成才”育人目标,从“各美其美”的办学哲学出发,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朝着“精”“美”两大方向推进,不断攀升教育的新高度,追求管理精细、教学精良、技能精湛,环境优美,互动和美,“精美二轻”的办学愿景。

学校以榕树精神为核心,强调要独立自强,激活生命能量,提升专业素养,提倡学会合作、学会共存,合力共赢,回报社会。传承榕树向上而生,众志成城、合力支撑的品质。

学校开展了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形象可视化的探索,探索形成了“榕树精神”的榕树文化,并演绎成学校的卡通动漫形象,重新完善校标、校旗的设计,制作瓷杯、纸杯加以宣传,并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各种宣传场合加以运用。完成学校夜景工程建设,对校园的整体规划进行设计,并开展学习空间、南区教学楼文化长廊及文化墙建设,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富有文化、环境优美的精美二轻校

(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自古重视本民族的文明教化,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对中职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提高我国民众的整体道德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轻校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借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弟子规》是古人为了教化弟子,规定弟子在行为习惯,待人接物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要求人以信为本、言以信为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同时还非常强调建立高尚的人格,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这对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非常适合用来塑造人格,美化心灵,对于处在人格养成重要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三)开展大课间跑操活动

二轻校提出“健身树美,合作立志”“健身树美,跑向未来”的口号。我国教育一直以来,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体”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体”,“德”和“智”就没有载体,一切为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因此,抓德育要从抓体育教育做起,有了强健的体魄,一切皆有可能。中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者,在学校阶段就要加强“工匠精神”的熏陶,开展各种活动,比学赶超,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二轻开展大课间跑操活动,一方面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一方面加强德育渗透,一边跑步,一边喊口号,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另一方面还能融入“工匠精神”,将随意的跑步变成动作标准,快慢统一的集体操练,既体现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又培养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了职场获胜的基本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德育银行

“德育银行”是二轻校按照《中职德育大纲》及《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在修订学校原来班级管理办法及学生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一个学生德育工作管理平台。

在这一系统的帮助下,教师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时了解记录班级、学生的各项表现,实时调阅各种学校德育工作数据并进行各种动态分析,极大地方便了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启用德育银行机制,将原来传统的德育转化成金融模式,新鲜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平时诸多不良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作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1.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精神文化,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完成渗透。

首先在建设过程中,校园应遵守净化、美化、绿化和教化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并能充分的体现出历史、人文、美学的概念,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影响。此外还可以落实相关制度,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加强纪律性。校园精神文化的主体是校风,因此相关负责人需要结合所有要素,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精神文化需要通过人的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扬,并以此来充分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对此,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辩论会、运动会等。高校自身的校园文化需要将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同时还应体现出娱乐性和实践性,以此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2.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说,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只有通过正确的言传身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因此想要完善学生的人格,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和学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能够融入到学生当中,并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此来建立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猜你喜欢
隐性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