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绘画意识培养的思考

2019-01-13 13:35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
家长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事物想象绘画

□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 吴 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美术教育对全方位人才素质培养的作用也越发重要。蔡元培先生曾经强调过:“美育除包括各种直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外,凡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建设,个人修养,社会的组织进步等,都应该包含在“美术”二字里。”简言之,就是处处有美术。总之,良好的美术修养,将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幼儿的绘画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三到六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思维,进而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感受。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绘画意识培养,能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图片(实物)——示范——辅导——评论”四步曲一贯是现阶段绘画教学必备套路。这种一再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严重地阻碍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因而,对幼儿绘画意识进行正确地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

(一)感知觉特征

1.感觉(视觉)。

由于幼儿对鲜艳颜色比较敏感,因此在所有颜色中,幼儿对黄、红、绿颜色的辨认正确率最高,对12种颜色的辨认正确率顺序依次为:黄、红、绿、橙、白、浅蓝、紫、深棕、品红、蓝、棕、深绿;他们对12种颜色的辨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2.知觉。

幼儿的知觉主要反映在颜色知觉、空间知觉两个方面。幼儿对颜色的辨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不同颜色的辨识程度也是不同的;幼儿对颜色的辨认能力在5岁后明显提高;幼儿一般都喜欢橙、黄、红、绿等鲜艳颜色,而不喜欢黑、棕、灰。针对于空间知觉,幼儿能在大小不同的图形中分辨出哪个大,哪个小,辨别大小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对物体体态的掌握,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二)想象特征

1.3~4岁的幼儿想象活动通常没有任何的目的,也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幼儿在动笔绘画之前不能说出绘画的主题,想象完全是依赖行动过程而进行的。通常它们在画完一个圆圈后才会说画的是皮球,而不是先说要画一个皮球然后再画一个圆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想象内容很零碎,并且没有任何意义的联系,想象的数量也显得少而单调。比如说,他们可能在纸上先画一个桔子,再画一个汽车,再画一只小猫,想象之间完全没有联系,想象的内容也往往局限在生活中几种重复的常见东西,形象特征也显得很少且不完整。

2.4~5岁的幼儿想象仍主要以无意性为主,有时会出现有意的成分。

有意的成分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范围的自由想象。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绘画之前能够说出想做什么,一般绘画都能够按目的和计划进行。但想象的内容非常的简单,它们经常边想边说边画。比如给他们画纸,问他们要画什么,可能他说画小狗,然后就会一边画一边说“我要画一头在睡觉的小狗”,画完后,说还要画骨头,画了骨头还说要画小猫,都能按自己的计划完成,画的物体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总的来说,幼儿在此阶段的想象内容比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3.5~6岁的幼儿绘画有一定的创造想象表现。

幼儿在绘画活动前已经有了明确的主题,整个绘画过程能够有次序地按计划进行;想象内容涉及面比之前要广的多,而且,这个年龄的幼儿想象一般都不止有明确的主题,他们还有自己的情节,他们会在屋顶上画苹果,也可能在蝴蝶的翅膀上画小花;想象内容开始新颖,不再单调的重复画常见的事物,他们可能歪着小脑袋说“我要画这样的小汽车”;想象形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它们开始意识到所创造的形态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开始考虑画的像不像。

二、幼儿绘画包含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一)内涵

1.幼儿绘画是心智发展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幼儿在绘画初期并不能保持很好的协调性,也无法保证绘画内容保持在边界之内,这种杂乱无章的线条很难让人理解,这也是幼儿绘画不同于常规绘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这种绘画通常以自由和随意分布为主,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是幼儿年纪过小,无法保证手和眼睛的协调性,这种情况会随着幼儿年纪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慢慢的从看不出内容的杂乱线条转变成为常规意义上的绘画。

2.幼儿绘画是自我表达欲望的表现。

大多数幼儿在没用形成完整的语言系统之前,无法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就决定了他们要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表达,而绘画就是其中的一种。幼儿看似杂乱无章的涂鸦,一般没有具体的图形,也不分表现的时间,他们随时随地都会用这种涂鸦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我表现的一种表达。

(二)教育意义

1.开发智力、增强观察力。

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在每一个不同的幼儿眼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而他们对于事物最初的关注点往往是它的形状和色彩。一个事物的形状和色彩的传递媒介是眼睛,是要通过视觉进行传达,通过眼睛看是幼儿接受世界的最初形式,也是他们感知世界的基础,这种感知决定了他们的绘画形式。在进行绘画的时候,他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这对于智力的开发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想要把一样看到的东西画下来,就要细心的去观察、去揣摩,所以幼儿绘画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2.丰富生活、体验世界的美好。

幼儿阶段正是对一切充满好奇的阶段,世界上的每一样平凡的东西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哪怕是一片微不足道的树叶和一只正在爬行的蚂蚁,而这些他们所见到的事物和某种场景都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将所看到的东西画出来这个过程也是他们丰富自己童年生活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对自己存在的这个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无疑是美好的、多姿多彩的,这些都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来感受到。

3.加强交流。

幼儿绘画也是孩子之间互相交流的好机会,在适当的引导下,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互相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都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高情商性格的形成,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变的乐观和开朗,为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知

在幼儿教育的课程中,绘画是非常基础而且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孩子们通过眼睛看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若是运用得当,不但可以激发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大多数家长都认识不到绘画的重要作用,在他们的认知中,学习绘画,就要取得一定的成就,甚至将来要用以谋生,给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创作热情,让绘画变的有迹可寻,而不再是天马行空,在父母和教师的观念影响下,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只会越来越淡,而且天赋往往被埋没,失去了最初的初衷。

(二)不合时宜的攀比

上面提到过,不同年龄的幼儿的感知和想象特征都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然而很多教师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幼儿的绘画水平能不能达到他们所希望的预期,在他们看来,那些达不到他们期望的孩子的画就是“不好的画”,而相对应的就是“比较好的画”,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对比。对于那些没有画出他们指定内容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寻找一个“榜样”做出攀比,用以激励孩子,然后这种不适当的攀比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孩子的绘画热情,也扼杀了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不到教师的表扬,想要坚持绘画的心情就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如今,幼儿绘画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临摹,由教师拿出示例图或者一样东西,让孩子们照着样子去画,而画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就是画的像还是不像,这种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不但禁锢了他们的想象力,还会限制他们的思维表现形式,达不到教学目的,也无法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的适应性

现阶段美术教学模式,严重的束缚了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遏制了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单纯只传授绘画技能的美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美育最富有意义的是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然而充足的素材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幼儿绘画表现阶段,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和个性的发挥,克服过分的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以此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启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所认识的东西比较有限,而他们的想象是以观察到的事物为基础的,因此,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幼儿绘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把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幼儿绘画意识培养的中心任务。“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用浪漫的笔触描绘道,如果一个人从未在干燥的原野上跑过,而他的脚也没有被灼热的沙砾烫过,如果他从未领受过太阳从岩石上反射出的闷热气氛,那么他怎能感受到美丽清晨的所有愉悦呢?”[1]在这里,卢梭要表述的是,绘画应该亲近自然,亲身体验,感受自然事物的生命运动模式。幼儿的绘画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解放孩子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在大自然中取得更多的绘画素材。他们需要用视觉,听觉,触觉感受事物,同时经过大脑对审美意象进行加工改造,再经过手的涂鸦,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活动。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而进行审美意象的创造,是提高美术质量,创新过程的前提。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田野、山河、公园等环境及事物。

(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他们通常会打破成人绘画创作的条条框框,画出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稚嫩的作品。这种超常规的、个性的现象正是幼儿独特想象和神奇创造力的体现。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幼儿绘画意识是最合适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表象变形、分解与组合、联想等方式对审美意象进行加工改造。“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3]创作者既可以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有追求的变形,也可以是无意识地、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进行的变形。在幼儿美术里既有有意识的表象变形,也有无意识地表象变形。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形,才使得幼儿的美术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教师要允许这种表象变形的存在,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投入,以启迪和引导性启发的指导方式,鼓励、帮助幼儿进行表象的变形。

(三)丰富课堂

想要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创造力和观察力,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用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想要做到,就要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幼儿是一个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群体,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个特点,例如将所要画的东西拟人化,把太阳想象成和蔼的爷爷,花朵想象成一个漂亮的姐姐,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了解来将想象中的东西画出来。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情节,比如让孩子们用搭积木的方式做成圆形和正方形,再将这些图形画出来,用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完成了“玩”的过程,也完成了“学”的过程。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要鼓励幼儿多多观察身边的人物或者事物,并用绘画的方法将它们表达出来,无论他们画的什么样,都要给予赞扬,久而久之,就会建立他们的信心和热情。

五、结语

每个幼儿天生具备创造的本能,不论是对过去看到过事物的再现,还是发挥想象,他们都能以较高的创作热情、天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创作能力;还能促使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而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抓住幼儿认识面窄的这一特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进而启发其思维,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使其在绘画中有所创新的关键。

猜你喜欢
事物想象绘画
快乐的想象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