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路小学 水生娥
语文教学应是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是生机勃勃的教学,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可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忽视实质而过分追求形式,让内容为形式服务”的本末倒置现象,虽然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彰显了新教法,好像新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了实处,但热热闹闹的后面呈现出一派假象,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案例1:三年级语文《狐假虎威》教学片段
学完《狐假虎威》课文,教师让学生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话音一落,好多小手迫不及待地已经高高举起。学生甲:“不要仗势欺人。”教师接着问:“对不对?”学生异口同声说:“对。”可忽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说:“老师,我不同他的说法。”教师:“那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乙:“这不是仗势欺人,狐狸借的是老虎的威风而不是势力,它是欺骗别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是仗势欺人。”教师高兴地问学生:“你们同意吗?”众学生又说:“对”。教师鼓掌并示意让他坐下,但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还有什么看法?继续说。”学生乙说:“这篇课文里的狐狸虽狡猾,可它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为之一惊,说:“狐狸也有值得学习的方面?”学生乙说:“狐狸在面对困难时很机智,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很聪明,有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值得我们学习。”可教师却说:“可你仔细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向人们说明什么道理?”学生乙说:“我认为两方面都有。”教师说:“一篇课文怎么会有正反两个答案呢?”学生乙无言以对,无声地坐下了。
案例反思:对于这篇寓言,一直以来,人们把狐狸作为反面角色,教育人们做人要去伪存真,没有能力就不要逞强,把别人的说成是自己的,讽刺狡猾、奸诈的人迟早会得到报应。所以教师对这个同学的节外生枝有点不认同,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常会生成一些预设外的事,如果这时教师能多问一些:“你为什么这么想,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的回答肯定令教师出乎意料,叹为观止。
在课堂中,最让教师欣慰的事莫过于学生能产生真情、说真话,再加上如果有人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教材内容,那是对教师教学最好不过的肯定。但仍然有一些教师却刻板地认为不行,一定要将他们拉到自己事先设好的答案圈套中来才肯就范,这是对学生个性“温柔”的压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蔑视。
案例2:朱自清的《背影》
开始,先播放阎维文的歌曲《父亲》,新课开始后,大家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文章。之后出示问题,课文中“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对你留下最深的是哪一次?”这个问题,把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的艰难、买橘子时爬月台的“背影”引出来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进行了三次小组合作讨论活动。
第一次小组讨论: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仔细分析作者是如何精心的描写“背影”的?圈出你认为最生动的词。请小组合作探讨。过了一会儿,学生展示交流结果。
之后教师总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浓浓的爱子心情,怎能不令人感动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有感情的、舒缓、深沉的语调齐读第6段。
接着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出示的问题:本文有几次写了作者流泪了?学生:4次。教师:那么,这4次“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合作交流。讨论之后开始交流合作结果。
在课快要结束时又开始了第三次小组合作,教师问:“和别的散文一样,《背影》也有自己的线索,你们发现了吗?仍然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很快学生停止了讨论,教师仍然让合作结果交流展示一下,没想到学生却异口同声说是以“背影”为线索贯穿本文的。
案例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哪些问题值得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时候用到讨论?是每位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形式由教学内容决定,适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容进一步理解,小组合作这种模式随之在课堂教学中悄然流行。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头接耳,气氛热烈,几分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之后教师总结。看起来形式热闹,表面上很活跃,实际上却在赶时间,走过场,为讨论而讨论,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在课上,有些内容是适合讲授的,有的适合问答,有的是适合自由朗读的,也有适合背诵的。但在这个案例中,遇到问题,不管大小,进行讨论。前两次的合作有必要的,但第三次只需要用问答式完成即可,没有合作的必要。
案例3:五年级语文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简单的导入之后,教师: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世界,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名家的诵读和赏析。(录音时长3分钟,1分钟朗读,2分钟名家鉴赏)学生听完后,都点头感叹名家朗诵的精彩,点评到位。接下来学生集体朗读,分析课文。
案例反思:这节课,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值得我们商榷。虽然现在优质课的评价标准中有一项便是多媒体的使用,使多媒体失去了它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成了课堂必备。所以在语文课堂在内容呈现上,以影片剪辑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粉笔板书,图解文本,热衷于语文课堂表面的热闹繁荣和娱乐化,语文课堂的本色原味在淡化。但在选用多媒体时一定切合实际。
就像上述案例,教师在播放名家诵读的时机的选择上欠妥,应先让学生读,也可指名读,之后师范读,再听名家范读,最后集体诵读,有一定的层次感,这样就符合学生认知情感的升华规律。另外,在课前放名家鉴赏点评,对语文课而言似乎有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的嫌疑。名家点评是最权威,先让学生听了容易固化认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即便要听,也应该放学生自主鉴赏完全后,这样去听,学生在认知上才会有成就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案例4:《含羞草》教学片断
在基本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6-9自然段,进行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教师:( )得意草与( )相比,它()。
学生:春天得意草与月季花相比,它觉得太寒碜了。
教师:为什么得意草会觉得羞愧寒碜呢?这些花的特点是什么?并出示练习。
春天( )的月季花,得意草觉得太( )了;夏天( )的荷花, 得意草觉得不够( );秋天( )的菊花,得意草觉得自己( )了;
冬天( )的梅花,得意草羞愧得( )。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出相应的词语。
学生:盛开的月季花。
教师:不错,让我们观看大屏幕,观察这些盛开的月季花,尤其是它的花朵和叶子。
随后教师展示了含羞草的图片,问:含羞草和月季花相比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学生1:它觉得自己很难看。
学生2:它觉得很寒碜。
教师:是的,含羞草觉得自己很寒碜,十分不体面。大家想象自己就是含羞草,重新朗读这一段话。
学生:春天,得意草与盛开的月季花相比,觉得自己太寒碜了。
教师:大家要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中,下次考试会考到。
案例反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含有提示语的填空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在题目的设置上层层递进,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论是习题设计还是教学思路都非常清晰明确,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课堂练习的目的太强。教师进行课堂练习的初衷是为了考试,具有功利性,忽视了课堂练习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当意识到,课堂练习来是用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为了获取正确答案而进行。课堂练习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把教学手段当作教学目的来追求,本末倒置,那么教学活动势必会形式化,使课堂练习变质。
在教学活动中,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恰当合理的形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课堂充满精彩和魅力。但是如果忽略实效、不顾对象和内容而一味地追求形式,那么形式就不会发生效用,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构建高效化课堂,教师必须要淡化形式,注重实效。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高效化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减少讲解次数、增加提问量、传授大量的知识、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合作,即便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也不一定能实现高效化的语文课堂。如果教师的讲解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那么多讲也并不是不可以;如果学生的合作探究知识只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再现,并没有对知识进行真正的探究,那么学生就不能体会到知识的生成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
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片、声频、视频等元素于一体,刺激了学生视觉与听觉感受,丰富了语文知识的表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课件的内容既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充满新意,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但是需要留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切不可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此外,课件的使用要适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攻克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对课件有个整体的把握,不能被课件所牵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亲自操作多媒体课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进行赏识性教育,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为践行新课程理念,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肯定每一名学生的价值。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1)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拿出了一些小奖品,问,想要吗?学生表示想要。老师接着说,只要你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就会得到奖品。
(2)你回答得真对,给你一个小奖品,你回答得也很好,奖你一个。学生们皆大欢喜,而教师一节课都在忙碌地进行表扬、发奖品。学生在奖励之下,变得活跃起来,使教学氛围活泛起来。表面上这种课堂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但是在这种盲目的鼓励之下,学生的学习变味了。学生是为了获得奖品而学习,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度地进行课堂评价,不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课堂评价要注重质量,不能因为课堂评价有着积极的教学作用而毫无原则地使用,不可将课堂评价流于形式,否则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一个恰当的形式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如果不顾内容和对象等条件只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形式意味着无效。一切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我们只有在战略上冷静地审视剖析,在战术上又要有具体的操作招式,才能在实践中减少机械模仿,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教学色彩和个性,让自己的课堂绽放出异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