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娟, 逯业娜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384)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各个地区间的资源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许多国家都将统筹区域经济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京津冀地区合作,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更是迫在眉睫。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中被审议通过,并提出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之一,而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非政府机构,正是参与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制定和推行方面的良好媒介。中共中央办公厅《脱钩总体方案》的发布,证明政府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直接干预,行业协会商会自主发展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行业协会对京津冀地区协同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中所指的行业协会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市场地位的经济主体为维护共同合法权益、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自愿依法组建的非盈利性社会经济团体,是对行业进行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具体形式,如北京软件行业学会、天津市钢铁工业协会等。
由于我国的行业协会形成和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缺乏成熟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先进地区及国外行业协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和比较分析,以期对京津冀地区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有所启示。
Unger和Chan认为行业协会是由政府控制的法团主义结构组织,而不是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1];Kennedy通过研究发现,近年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参与政府决策[2]。对我国行业协会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加腾繁等史学家。吴诗琪、宋悦华指出,中国行业协会角色失调现象严重,要想正确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其应该扮演好专家、组织者、监督者和服务者等多重角色[3];林建勇通过对温州行业协会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指出行业协会要想发展,必须按照政府转型和民主参政的要求,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使得政府和行业协会达到利益均衡,形成良性互动的友好关系[4];刘冰采用案例分析法,从沈阳市行业协会的现状入手,提出政府要加强现有行业协会建设,拓宽行业协会发展空间的发展对策[5];谢增福采用经济法“三三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行业协会的功能进行论述,指出要整合各类行业协会资源,完善行业协会法律体系[6];刘菲主要运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对行业协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业协会发展对策[7]。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对行业协会的职能、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业协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而针对京津冀地区行业协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京津冀地区行业协会如何借此契机实现健康发展、提高行业影响力成为文章的研究重点。
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北京共有2 699个行业协会,这些协会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只占到7%。大约56%的行业协会由政府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由此可看出部分行业协会对行政部门有较强的依附性。表现在:在结构上,中介服务业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由专门的副市长抓;在资金上,财政局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给中介服务业,用于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宣传教育培训、对外合作交流、课题调研、信用监管等;在项目上,通过打造五个区块中心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和提升。
截至2017年11月底,天津市行业协会的数量约有1 284个。其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在数量上、规模上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与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例如:中芯国际、空客A330宽体飞机、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成功。这表明天津市的行业协会商会将大有可为。
截至2017年11月底,河北省有5 971个行业协会。可以看出,河北省的行业协会数量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中位于首位。河北省的行业协会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地,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已产生了一个功能相对完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的行业协会发展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发展的开始阶段,行业协会商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一是引导发动不适宜在北京地区发展的行业疏通调节到津冀,有序将产业资源转移出去[8]。如北京浙江企业商会,率领多家在北京发展的服装厂迁到河北地区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出厂商会越来越多。二是补充改善市场标准,推动地区产业协同[9]。标准的制定,对维护市场统一,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由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发起推动的三地资质互认取得重要进展;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主管部门又合作出台了《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规划》,统一了京津冀区域的人力资源服务标准。三是在大范围内招商引资,提高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水平。如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的选址就是在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的积极推进下落成的。
从整体上看,京津冀三地行业协会以协同发展的方针为中心,将资源整合在一起,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京津冀协同进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高速发展导致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自主性。我国“自上而下”的行业协会占接近一半,因产生途径而导致的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我国业务主管部门的社团管理体制使这些行业协会对政府主管部门有较强的附属性和依赖性,不仅在组织上缺乏独立性,而且在领导权、经费、编制等方面也缺乏自主性。当然,随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推进,这些现象已经得到了改善,绝大部分行业协会在组织和资金上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独立性[10]。但只有当行业协会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时,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经济中为企业利益和行业利益服务。
(2) 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当前行业协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吸收资金能力不强、信息化运作手段落后、人才缺乏、影响力小、服务会员企业意识的欠缺等问题屡见不鲜。我国部分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机构不够完善,对自身定位不清、职责不明,且一些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是从机关或事业单位分流或退下来的人,缺乏专业知识,改革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行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妨碍了协会职能的发挥。
(3) 执业行为不够规范,自律意识差。我国部分行业协会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合理的组织架构,社会公信力差。并且由于多年来没有解决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加之有的组织不够自律、乱收费,导致社会可信度不够高,社会对行业协会也缺乏深入了解。还有某些行业协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设上不到位,致使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不太规范,产生诸如无序经营、收取费用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4) 没有充分规范的支撑行业协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变化,适用行业协会发展的法律环境因此也产生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行业协会方面的法律[11]。法律体系不完善,行业协会职能部门在服务过程中无统一适用的条例,导致行业协会从成立条件、职能发挥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问题,职能发挥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不足。
根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所公布的数据, 2015年末,全国范围内共有66.2万个社会组织,其中包括近7万个行业协会,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率增加,在社会团体中占比最多、发展速度最快。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实施,国内涌现出一些公信力高、独立自主的行业协会,这些组织在积极反映会员诉求、参与相关产业政策拟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以上海、深圳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国内行业协会的概况。
(1) 上海。根据中国社会组织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末,上海有2 832个行业协会。上海为了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2001年10月做出了加快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改革的决定,设立了市场中介发展署和行业协会发展署。上海市政府授权行业协会发展署为处理行业协会业务主管部门,授予行业协会行使10项职能,其中包括:组织行业技术培训、产品推介等活动;参与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政府决策并提出相关建议;在法律法规授权和政府委托的前提下开展行业统计与调查,并进行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核及其章程规定等其他职能。这些职能构建了行业协会发展的空间,使行业协会商会能够契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加速发展。中介发展署则负责经济鉴证类的中介机构,与行业协会发展署合署办公,归市体改办领导,属于按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2) 深圳。到2017年11月末,深圳市有2 482家行业协会,涵盖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中介服务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等诸多领域。深圳政府主动倡导设立产业组织,并成立行业协会服务署推进行业协会民间化。2004年,市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圳市行业协会民间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通知》的指引下,设立了行业协会服务署来履行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的责任,达到推进行业协会民间化改革的目的。各行业协会切断了与原政府主管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自主运营,从此深圳的行业协会进入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发展时期。2006年底,行业协会服务署和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了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成为我国最早实现行业协会民间化的地区。2014年4月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行业协会任职,以避免政府对行业协会的干预。
(1) 美国。在美国,与行业协会起相同作用的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在美国十分普遍,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美国大概有2.26万个利益集团组织,其中包括10万多个带有中介组织性质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由参与企业自愿组建,没有政府干预,在运营、人事任命等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决策权。如全美制造业协会就是制造业企业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影响力十分广泛的协会,通过扩展协会的影响力为会员企业的利益服务[12]。此外,美国行业协会对行政部门的人事任免以及立法等政治活动有很大的话语权。
(2) 德国。在德国,与行业协会起相同作用的是散布在全国的工商会。工商会作为独立的企业议会组织,为企业与政府构建良好的沟通桥梁,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截至2014年,德国大概有30多万个行业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广泛分布在经济、政治、行政等各个领域内。将德国的行业协会按行使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协会和市场协会。经济协会代表并维护其协会成员的利益,在促进进出口、降低税率及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作用。市场协会则是在制定市场条件和市场价格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制定薪资标准、供货标准、工业标准等。
(3) 日本。在日本,行业协会组织体系很完善,这与其发达的经济体系密不可分。将日本的行业协会按不同性质分类:1)官方性质,如审议会;2)民间性质,据统计,日本有超过5万个民间经济团体,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某一行业协会的会员;3)完全中立,如会计事务所等。
日本行业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搜集和分析本行业的各种数据,为会员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决策方面的建议咨询,同时向政府方面提出政策意见,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政策。日本钢铁联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钢铁行业的生产、流通、消费和贸易情况的调查研究,向政府及有关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意见,制定有利于钢铁贸易的政策[13]。日本的行业协会在防止不正当的过度竞争、维持本行业的市场秩序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日本钢铁联盟,其主要任务就是平衡日本出口钢材产量,提升日本在进口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
(1) 国内行业协会发展经验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良好,发展体系日渐完善,表现在:1)行业协会的发展环境趋于优化;2)市场需求不断增加;3)业务向规范化发展;4)行业向产业化发展[14]。
但较之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国内的行业协会还未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未单独为一个产业发挥其作用。行业协会的管理模式等尚未发展成熟,未与政府形成完善的互动机制。因此,需要汲取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组织体系。
(2) 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经验总结。纵观美国体制下的行业协会,虽然没有专门的立法,但是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约束某些协会的行为。行业协会根据市场的需要自发形成并高度自治,在政府机构注册后开展工作,通过收取会员经费维持协会的运转。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非法人化性质的小规模商会存在并发挥着类似的作用。
反观德国的行业协会,由于其运转经费有限,政府为维持其正常运转给予了特殊待遇。政府与企业在许多方面都有合作,许多关于立法与决策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向行业协会征求建议,行业协会对官方政府给与的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权承担较多。
日本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很完善,其发展模式表现为:第一,依据登记方式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全国性的大范围的协会商会必须在通产省登记,而地方性的行业协会则不用登记或者只要备案就可以。第二,绝大多数行业协会都会接受官方的各类拨款,这种官方帮助民间团体类型的行业协会并不少见。第三,不同行业协会的规模各异,影响力也不同,因此大协会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上风,与官方订立了稳固的谈话磋商体制[15]。
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都不一样,因此各国的协会商会组织都是基于所处的经济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京津冀也一样,不能照搬国外或国内一些典型城市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只能根据本地区的现实情况和政策环境,适当借鉴国内外类似组织或集团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找到符合本地区行业协会发展的道路。
构建行业协会综合监管与内部自律的新型管理模式对其在新环境下的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在治理模式上实施统一,授权工商联为行业协会的唯一业务主管单位。在注册登记方面,参照美日德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简化注册登记程序,进一步放宽协会准入门槛。在自我管理方面,建立协调议事、自我评价、信息保密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权利下放方面,制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体系,鼓励协会内部自律,推动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要尽快建设行业协会与政府互通互认体系,补充行业协会社会服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借鉴美日德关于行业协会立法的相关经验来制订中国的《行业协会法》,法规中应对行业协会的基本准则、法律责任,对协会的监督及其他相关内容有详细规定。逐步转移政府职能,将行政部门不宜行使、适合行业协会商会行使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出去,使行业协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服务职能,行业协会探索建立在京津冀地区的合作机制,切实保障会员企业的利益,提升为本行业服务的市场运作能力,促进官方与行业的良性沟通,使自己成为值得本行业各企业信赖的有力保障。
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有些行业协会商会不规范运转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势在必行。行业协会要认清自我发展定位,以服务会员企业为宗旨,构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会员单位服务管理体系和协会评估体系。整合和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达到提高行业能力和影响力的效果。依据现在的规章制度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内部运作机制,在财务、人才引进、协会内部监管体系多方面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以达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协会内大小事务的效果,随时随地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
促使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行业协会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台,参与区域一体化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同时注意在立法协调上监管并重,并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监管;建立多方协同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协会间协同网络、政府间协同网络、政府与行业协会衔接网络等协同网络平台,充实完善行业协会的活跃发展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加强行业协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运作,使三地行业协会实现资源集聚,信息共享。
综上所述,尽管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行政壁垒也没有完全破除,但在指导思想层面,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都认为三地应该统筹区域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在京津冀产业协同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行业协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京津冀地区行政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