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汽车:别闯健康“红灯”

2019-01-13 06:57:36欧阳军
养生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视物红灯驾车

◎欧阳军

如今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车一族”。除了平时工作开车外,节假日带上家人开车去旅游,别有一番乐趣。然而,开车与平时走路或坐班不一样,有其特殊的保健常识,稍有不慎就会给你带来健康隐患,撞上健康的“红灯”。

别让脊椎受伤

对于有一定驾龄的司机来说,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腰推间盘突出(简称“腰突症”)所引起的。

汽车在行进中,发动机和路面的癫簸对司机的坐椅产生了振动,使腰椎很容易产生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共振,共振的结果会导致脊椎的受伤,从而导致“腰突症”。起病时先是腰痛,随即出现腰腿痛,可以是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在起立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预防的方法在于减轻振动的危害,有条件者驾驶椅要安装隔振装置,使用空气隔振支撑装置坐椅等。没有条件哪怕是多加一层坐垫,都能起到一定的隔振效果。在长途驾车的过程中,应有几次间歇的休息,这对减轻腰椎负担、恢复体力都十分重要。最好能用一个软硬适中的垫物顶在腰部,这样坐久后,腰背才不会自然向前弯曲。

另外,脊椎容易受伤的另一个部位是颈椎。长时间开车时始终注视着一个方向,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可使颈椎关节处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等处疼痛、发胀、颈部肌肉痉挛等。有时为了看清车后的障碍物,用力扭头向后看,会导致急性颈扭伤,出现颈部一阵剧痛、颈部顿时僵硬的症状。

所以,开车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并且长途开车要间歇下车休息几次,活动四肢和头颈部、腰部,这样可预防脊椎受伤。

保持耳聪目明

司机在开车时,两眼紧盯着前方,时刻注视着路面上的车辆和行人的情况,精神上高度集中,很容易发生视疲劳。而且,如果有些车子的挡风玻璃质量不过关,直接影响到司机的视线,使司机要更努力地去辨认物体,更易导致疲劳,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两眼胀痛等症状。所以,挡风玻璃也要选择优质产品。开长途车要间隔一段时间下车去走一走,让眼睛也得到休息。

下车休息时要将挡风玻璃擦干净,以利于视物。有时司机在开车时喜欢戴上茶色眼镜,一来可以挡阳光,二来也是扮“酷”,赶时尚。但不可选择不合格的眼镜,也不能选择颜色太深的镜片。因为,颜色太深的镜片会使大脑对进入视野物体的反应减慢,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要知道,有时车祸的发生就在于动作慢了0.1秒!

耳朵也是长途驾车的“受害者”。发动机的运转、汽车喇叭、物体的振动都可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司机长时间在较大强度噪声的环境中开车,听力难免会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噪声性耳聋。早期仅仅表现为长时间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果不开车听力又逐渐恢复。但如果继续长时间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下开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甚至会导致耳聋。所以,平时应选用低音喇叭,开车放音乐时,音量不宜太大。

开车饮食宜忌

首先忌酒后开车,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可常常有人在酒席上架不住朋友们的敬酒,屡屡“犯规”,现在酒驾入刑,这类现象大为减少,但总有几个抱着侥幸心理的人经不住酒精的诱惑、挡不牢劝酒的热情。

其次是不要空腹开车。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充足,反应才能敏捷,动作协调,注意力集中。如果空腹时间太久,体内血糖下降,当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低血糖反应。这时,作为全身“司令部”的大脑会因为“能源危机”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昏昏欲睡。甚至会出现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手脚不听使唤的症状。

低血糖反应对驾驶员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在行车途中若出现饥饿感,应立即停车进食,休息片刻再开车。

对于有低血糖史的司机,更应随身带一些糖或糖制品,以防意外。平时,长途开车的驾驶员最容易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这样很容易患上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所以,司机饮食要有规律,不要过饥过饱。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糖以及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饭后应休息20~30分钟再开车,以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

众所周知,饮酒后严禁驾车。但是,人们对服药后开车的危险性却缺乏认识。那么,服用哪些药物会影响安全驾驶呢?

抗过敏药: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抗过敏药,以及目前市售的抗感冒药,如日夜百服宁、重感灵、新康泰克等,都含有抗过敏成分,服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症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镇静催眠药:安定、氯硝安定、佳静安定等药物服用后可引起嗜睡、乏力、头痛、头晕、运动失调等副作用,严重者可出现视力模糊、精神紊乱、兴奋不安、眼球震颤等症状。服用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催眠药,可产生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停药两至三日后,仍可能出现以上不适反应。

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水杨酸钠、安乃近、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此类药如使用剂量过大,可出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等副作用。

镇咳药:服用可待因、克咳敏、咳感敏、咳特灵胶囊、美沙芬等镇咳药后,可出现嗜睡、头晕等不适反应,过量服用还可引起兴奋、烦躁不安。此类药物为高空作业驾驶车辆、操作机器时所禁用。

胃肠解痉药:阿托品、东茛菪碱和山茛菪碱等解痉止痛药服用后,常见视物模糊和心悸等副作用;过量服用则出现焦躁、幻觉、瞳孔散大、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

止吐药:胃复安、吗丁啉、舒复宁等药物可以引起倦怠、嗜睡、头晕等不适,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出现震颤、斜颈、共济失调、惊厥等不良反应。

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可乐定、特拉唑嗪、硝苯地平、吲哒帕胺等,部分患者服用后可出现心悸、体位性低血压、头痛、眩晕、嗜睡、视力模糊等不适。

平喘药: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喘康平等平喘药,长期或过量服用可引起震颤、焦虑、头痛、心悸、心动过速、软弱无力等严重的副作用,影响驾驶安全。

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心得安、消心痛和心痛定等药物服用后会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或颠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容易出现眼压、颅压升高等副作用,导致视物不清、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抗微生物药:长期或过量使用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和新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酮康唑等抗菌药物的驾驶员,可出现头痛、眼花、耳鸣、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降糖药:胰岛素、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等降糖药,如使用剂量把握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的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长期较大剂量服用慢心律、心得安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可产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

以上药物的副作用均可影响驾车的安全性,进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驾车时应尽量不服用以上药物。

此外,考虑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因此驾驶员如果由于病情需要而用药,一定要接受医生的指导。对因疾病必须服用的药物,应认真详细了解其作用、服用方法、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严禁随便用药。如服药后出现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应去医院请教医生,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行车事故。

长途驾驶小贴士

司机长时间驾车会出现如下不良症状,应采取有效对策予以缓解,从而确保身心健康和安全行车。

1.症状: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点犹豫不决。

对策:停车休息,做深呼吸,一直到心里平静,注意力集中后再上路。

2.症状:脖子和肩膀痛。

对策:利用行车间隙将头垂下,下巴碰到胸部,轻柔地左右转头,让颈部肌肉放松。手伸到颈部后,慢慢、轻轻地按摩。几分钟后,就会觉得放松了。然后再用左手按摩右肩,用右手按摩左肩。

3.症状:背部肌肉紧张或酸痛。

对策:停车休息,走出驾驶室,向前紧握着双手,蹲下身体,把双臂放在膝盖上,维持几分钟。

4.症状:视线模糊,开始觉得头重了。

对策:停车休息,走出驾驶室,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身体,双眼远视,头一上一下缓慢运动,直到视力恢复后才能驾车。

5.症状:下颚紧绷,肌肉紧张。

对策:行车间隙手握成拳,放在下巴处,顶住下颚用力张大嘴,反复做,下颚紧张就会消除。

6.症状:坐立不安,口干舌燥。

对策:停车休息不要犹豫,多喝些水,没有水的话可以吃水果,千万不要硬撑干顶着。

7.症状:感到心疼、喘气和抽筋。

对策:停车休息,这可能是因为喝了含碳酸水、咖啡因等饮料的结果。应当尽量多喝些白开水,症状不缓解不能驾车。

猜你喜欢
视物红灯驾车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环球时报(2022-03-05)2022-03-05 23:01:23
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长寿(2019年6期)2019-03-23 01:47:57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红灯笼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东西南北(2018年22期)2018-01-14 02:24:22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分忧(2017年8期)2017-08-03 16:10:19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大自然探索(2017年3期)2017-04-07 08:43:10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变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