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晓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形象的亲切感、情感的感染力、语言的亲和力以及道理的吸引力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的教育者以特定教育形式呈现出特定教育内容以实现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更好地完成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引导价值的崇高使命,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身具有魅力,这种形象的吸引力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气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育者外在形象,它给人以亲切感,让受教育者不由自主地亲近教育者。这需要教育者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穿着得体、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形象的亲和力是教育者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氣质是教育者乐观向上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自信从容的心理、健康高尚的人格以及优良谦逊的品德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除了教育者自身的形象之外,最重要的是其中阐述的精神和理论的影响力,这要求教育者自身具备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学养。从学养的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成为有亲和力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学识、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尊敬。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且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真正“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成为让学生信服的行家里手。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快知识更新,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用丰富的学识、深厚的学养引导学生坚持真理,纠正错误。
情感感染力是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除了知识,还有情绪、情感和情怀。这要求教育者既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又要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对教育事业满怀激情。具体表现为: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时刻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社会的关切,用自身的“情真意切”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并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活动要满怀激情和理想。激情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朝气,也是一种蓬勃进取的锐气,还是一种不断创造的活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的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如果教师对从事的教育事业始终充满激情就能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给学生传递正面的情绪,感染学生始终以饱满的姿态来应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仅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还有科学系统的方法论要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为人师表,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要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和高尚的道德形象,这样才能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尊师重道。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亲近感的首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首先自身要意志坚强、性格开朗,始终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抛弃、不放弃。其次,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富有耐心,善于理解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姿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的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铸就人格”的工作,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阶段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求教育者能够将其中的思想、哲理、道理用教学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清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提升理论阐释力方面下苦功夫、深功夫。不断更新理论思维,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通过思维创新把道理阐释清楚,达到讲学生喜欢听、听得进的话,写学生喜欢看的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做到思想精深、理论深刻,形象生动,还要形式多样,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首先,要坚持说“新”话。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目标任务已经发生转变,思政课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具有吸引力,首先必须立足时代,聚焦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其次,要坚持说实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双方相得益彰的课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最后,要采取形式多样、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当前学生对思政课不爱听、听不进去,多是由于听不懂或者说难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