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欣
(吉安县实验小学幼教部,江西 吉安 343100)
引言:小学时期是学生兴趣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该时期教师加强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鉴赏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启蒙的作用。相比传统音乐教学,丰富有趣的游戏化音乐教学将课堂与游戏相结合,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加强课堂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核心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化的音乐课堂更能激发其参与学习兴趣,但合理科学的游戏素材选择是进行音乐游戏的前提。游戏素材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教师在准备时,应全面考虑,注重选择积极向上的,又切合时代潮流的游戏素材,努力为学生营造阳光向上三观培养环境。其次,要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选择,关注小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考虑游戏难度,及是否贴合教学内容、贴合生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享受游戏化教学带来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
例如,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成熟程度较低,所以选材要简单有趣,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音乐游戏素材,如:镜子游戏,玩法就是在一面大镜子面前,播放歌曲《魔镜》,“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听到音乐时,学生随着音乐全身扭动,当音乐停下来,每个学生必须停下来摆一个动作,当音乐再继续,则开始动,等音乐停,再摆个姿势。镜子材料较为缺乏,所以可以让学生当镜子,两人分为一组,一人当人,一人当镜子,玩一遍后再互换角色,接着变化玩法,当歌词唱到“左三圈”的时候,“三圈”不唱出歌词改换成拍手,“右三圈”的“三圈”改成拍手,脖子扭扭的“扭扭”改成不动渐进,变化玩法规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对应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带有音乐知识的音乐游戏,如,在黑板上画音符,让学生来指认,答对有奖,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在积极配合的课堂氛围中教授专业性的音乐知识。这样,在音乐游戏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还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培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大多数非常受学生喜爱,所以,音乐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师生关系增强的、与学生互动多的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温暖,学生便会更愿意去与教师分享学习中的问题,更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2】
例如,在进行课堂音乐歌曲教学的环节,唱《我和我的祖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明确自身才是教学主体,给学生展示的平台。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唱,唱的时候让学生学习跟唱,教师要注意带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感到轻松无压力感,让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第二遍和第三遍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唱,教师指导他们跑调的地方和音调难点部分,不断引领学生练习,在后面教学过程中等学生练习过后,采取分组式的比拼游戏,带有竞争性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每一组上台进行展示,在这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声音特色和音调走向,在学生记不住词或者长音唱不上来的时候可以一起唱,缓解学生压力,之后对学生们的歌唱进行专业性的点评和指导,再选出最优组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竞争性游戏方式,学生更能清楚自己的水平、明确音乐的感知,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间交流互动频繁,学生也更容易打开心扉,与教师亲切友好交谈,巩固师生情谊。
每一次进行音乐游戏后,教师都应该观察学生对该游戏的反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游戏效果的最大化。有些学生在遇到相关音乐游戏后难以积极参与其中,甚至产生抗拒心理,教师就要积极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参与其中,在下一次的游戏选材中加入一些更适合该类性格学生的游戏素材,将学生有类别的进行游戏,从而促使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对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带有运动量的音乐游戏,如“听声抱团”,先让学生自由走动,音乐一停,教师随机说一个数字,学生要抱团,数量要和数字一样。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接歌词”游戏,教师可以先唱一句:“天上的星星不说话”,让学生围成圈一个接一个地接词:“地上的娃娃想妈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内向学生敞开心扉,敢于展示,有效促使课堂氛围的加强,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非常需要音乐游戏的注入,来提升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将音乐与游戏结合,合理开展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促使核心素养的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