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帆
(浙江省乐清市石帆第一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以及写作素材,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从而切实的增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为小学生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通过对小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小学生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小学生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阅读所影响。尤其是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坐着经过深思熟练,并对生活细致认真的观察之后,才创作出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美文佳作,而并非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所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有许多的优秀文章,通常都会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文章中所刻画的形象通常都十分传神,其二是作者塑造的情节内容十分的引人入胜,语句通常也十分的优美。所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到情感冲击的作用,从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展写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能够对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爆发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能够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之中。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1]。
例如,教师在对《我最好的老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后,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去回忆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个学科教师言行举止,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系和爱护,有效的探究生活中的美。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写出蕴含感情的文章。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写作有着很大的恐惧心理,而有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这就使得小学生不愿意进行写作,甚至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语句缺乏有效的积累,这就造成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词汇量匮乏的问题。这就是因为小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的读物和文章,但是小学生却没有注重对语句的积累,仅仅只是在单纯的进行阅读。所以,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注重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记忆优秀文章中的优秀语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并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写作之中[2]。
例如,教师在对《翠鸟》(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重点教导学生其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将其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记录,从而能够在写作时有效的将其应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挑选其中合适的语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用自己的说法进行改写,比如文中“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就可以有效对句子进行多种形态的转换,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且,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表达的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的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手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大幅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使学生可以乐于写作。
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善于模仿,教师就要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找出文章的语言表达方法,重点要帮助学生掌握其中语言运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表达。所以,教师就需要对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有效的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迁移,使学生可以将阅读中的收获有效的应用到写作之中。并且,教师还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各种好的语句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3]。
例如,教师在对《草原》(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不仅有着优美的文笔,文章的内容也十分的耐人寻味。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训练,比如文中“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让学生在不改变大体意思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仿写。有的学生就会仿写成“羊群忽然走上了小丘,忽然又走了下来,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草原上飘荡的云朵。”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仿写的作用,切实的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现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课堂教学,尤其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而通过写作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使两者能够实现共同发展,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