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方法探析

2019-01-13 06:01:33余伶俐
魅力中国 2019年46期
关键词:显微镜环节有效性

余伶俐

(鹰潭市第二中学,江西 鹰潭 335000)

生物的许多观点结论都是人们在反复实验中所获得,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体会实验环节对于论证结论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重视科学的严谨性。实验的过程在考察学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实验过程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等特征,在课堂中加强实验教学,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验有效进行

生物实验讲求实验步骤的有序性、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有时会因为实验器材的损坏或实验素材的准备补充分而导致实验无法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为了保证课堂实验能正常进行,教师在进行实验前要保证实验器械及实验素材准备到位,并检查相关仪器是否有损坏、实验素材是否具备时效性,例如在进行种子能发实验过程中,受到破坏及储存实践过长的种子都不能萌发,为了保证种子萌发实验顺利开展,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环节前,要首先确保中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此外,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具科学性外,实验器材及操作的不规范性也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与理论知识的出入,因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解决,切实保障实验结果符合知识理论。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教学中,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练习时,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能成功观察到植物细胞,这时就需要学生细心观察,之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如有的学生在完成对光,又移动了显微镜的位置,从而导致光线太暗,无法清楚辨别植物标本的位置。而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吸干植物标本上的染色液,导致染色液残留过多,影响了观察效果。针对于这些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前,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并且要说明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应遵循的基本操作步骤,以此为学生的实验环节提供知识参考,以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有效排查实验中的错误,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二、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的规范性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不规范性,不仅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正确,同时还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因而教师在课堂实验中要不断规范学生实验步骤,促进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课程中,显微镜操作起来步骤较多,学生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疏忽导致仪器维护情况不佳,因而教师在学生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三个环节中都要加以指导,在使用前,教师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持镜姿势,保证右手握臂,左手托座,不能以单手拿取显微镜,以免造成一起的损坏。在使用中要指导学生保证显微镜的清洁,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对光学照明部分哈气,且在使用后要有擦镜纸对其进行清洁。在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流程采取显微镜各个部分在放回镜箱内。以此来确保学生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并养成学生爱护实验仪器的习惯。此外,课堂实验始终围绕得出结论而展开,而有点学生在是按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验过程的参与度,而忽略了实验得出有效结论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堂实验中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归到实验理论的总结中,例如在进行观察叶片结构课堂实验时,学生对叶片标本的制作、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结构都先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学生在实验后仍然对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不甚理解,因而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前,除了交代实验目的外,还可以布置绘制细胞图形的题目,并设计问题: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便能够很好的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并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三、增设学生自主探究环节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往往对实验结果已经有所了解,因而也易于使用惯性思维写总结实验结论,然而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在理论知识之外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更好的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就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自主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叶片遮光部分及未遮光部分最终都变成的蓝色,这也预示着实验的失败,针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推测,分析实验过程中不同种错误带来的实验结果,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学生在不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就很好的总结出了:光照长度、这遮光物体的大小、植物材料正确选择与否等现象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此外,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某一项实验结论的猜想,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证实结论的有效性。如有的学生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提出猜想: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一假设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对照组及参考组对相应的猜想进行论证。

结语:生物实验操作性比较强,为了促进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不断规范学生实验步骤,提高学生实操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此来促进初中实验课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显微镜环节有效性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显微镜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显微镜下看沙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