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3 06:01:33寇丽丽
魅力中国 2019年46期
关键词:弹簧秤螺线管习题

寇丽丽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八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物理科学是探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研究。但现今的物理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最难的课程,学习物理的兴趣日趋淡薄,关键的原因之一是学习过程偏离探究的轨道。而物理的魅力恰恰在探究过程中才能被学生体验,探究学习将给物理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探究是指学生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在概念教学中形成探究

概念课的教学过去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认为这样“多、快、好、省”而近年来的探究和实践则认为概念课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科学探究。如:“什么是力”的教学,学生觉得很简单,但却很难说清楚。力处处存在而又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现象去抽象,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感知。我们应提供大量的、表象差异很大的材料供学生去寻找共性的东西。学生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与论证的过程,找到了就说明学生初步获得了分析与论证的能力。教学中,先安排一组实验,表现出“推、拉、提、压、撞、踢、扛……”。 由学生说出(力的)行为或现象,再由学生例举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力的)行为或现象。最后启发学生归纳“什么是力”,从学生的发言中再讨论最具代表性的给力下定义。

二、在规律教学中发展探究

物理规律大都是物理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探索出来客观事物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感受去获取知识,发展书本知识,发展探究思维和能力。如:滑动摩擦力大小测量中,通过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知道,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实际操作中很难使其作匀速运动,因而弹簧秤指针摆动不停,很难准确读数,有同学在设计实验时就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弹簧秤和木块保持不动,而拉动下面的木板,这样就不会出现指针不定的现象。这些小设计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表现,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也弄懂了书本知识。

三、在习题教学中变式探究

在习题课上亦可通过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首先要精选例题,习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基础性、灵活性和不变性,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可以进行题目变式。例如:在容器的水中漂浮一块冰,冰全部融化成水后,水面高度有无变化?如在水面漂浮的冰中有一小石块,会怎样呢? 如果液体为浓盐水呢?如果液体是酒精呢? 如冰中有一气泡,又会怎样?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该环节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指引探索方向;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挖掘题目变式,必要时可相互讨论,小组协作。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总结。

四、在实验教学中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为学生的“学”而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充当知识的导航者。课上,无论是演示实验,实验方案设计,还是验证实验,都贯穿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思想,并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以实验、观察为基础,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尊重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首先,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意识。例如:讲解通电螺线管周围有磁场以及有无铁芯的影响时,将它接入电路,接通电路,螺线管旁边软铁棒连着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通电螺线管周围有磁场。然后教师设问:若将一铁芯插入螺线管内,指针偏转角度会发生变化吗?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主动探究之中,之后可相互思考,然后教师验证从而在师生问题对话、演示实验中,引出“带有铁芯的螺线管”的课题。为什么插入铁芯后螺线管磁性会增强?学生们又带着探究欲望,向老师提出了反思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答,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其次,在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究兴趣。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可再次设问,并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猜想?怎样具体设计方案?实验需要那些器材?观察那些现象?教师以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验证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探究能力。在实验课上,教师大可不必具体讲解实验步骤,只需稍作提示,巡回指点,帮助困难学生。学生们则要亲自动手、动脑、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对实验发生的故障,看到的实验现象,一一清晰地写在报告纸上,以期加深记忆。在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围绕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而感性的。

总之,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既提高了其物理学习的探究能力,又为以后的学习和其它课程的学习培养了良好的素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弹簧秤螺线管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用弹簧秤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无限长密绕通电螺线管磁场简明计算
物理通报(2017年11期)2017-11-16 05:31:04
安培定则之我见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文理导航(2014年35期)2014-12-13 11:02:40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方法、技巧、探究与提高
文理导航(2014年32期)2014-11-20 04: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