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林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株潭镇获富小学,江西 宜春 336105)
情景式教学是根据现代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情景式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情景式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数学是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促进学生发展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引进情景式教学,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良好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具体原则如下: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遵循其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具有学习的意识,但是学生整体还比较贪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学,这样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教学意义。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如果一味的迁就学生的兴趣,则学生最终学习到的知识就会非常有限,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问题从情境中来,最终要回归到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最后,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新颖的教学方式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问题创设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问题的类型应该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5~12岁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吸引,为避免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问题融入到新鲜事物中,通过新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授四则运算时,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引出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数字大小关系,对数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从加减法开始逐渐深入的向学生讲解数字经过加减之后的变化,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便于学生学习。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故事或实例,将知识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一个带有悬念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解决该问题,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意解答,此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印象将会非常深刻,难以忘记。通过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一节课即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个趣味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在学生被问题困扰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开始首先解决该问题,但是因为老师也不会解决这个问题,那下节课需要学生帮助老师讲解该问题,同时,教师要表明下节课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学生有相应的奖励[2]。此时,教师将自己放在与学生相同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该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在课下的时间解决问题,也能在无形中拉近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后期课堂教学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益智类的游戏,从游戏中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通过组织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从游戏中提取知识,加深知识的印象,还能让学生通过游戏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便于后期开展小组教学。
在学习排列组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战队,在学生站定后,老师提出另外一种组合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交流找出正确的排队方式[3]。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排列方式,但是不要指挥学生该如何排列,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交谈,思考如何找到正确的排列方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当老师检查完成后,要向学生讲解在他们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最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适应一节课完全是知识点的课堂,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新颖的、吸引人的情景,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或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中找到知识点所在,这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最基本目的也是最重要方法。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在学习生涯中的地位。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