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哲俊
(浙江省慈溪市新浦初级中学,浙江 慈溪 31530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资料本身具有综合性、分散性等特点,因此教师为了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本文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准确度等奠定基础。此外,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大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关注程度,同时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落实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最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落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考试中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测试题型与其他题型相比所占分数比重较少,一些教师便没有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着重讲解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技巧,其教学理念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在此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很少接触到高质量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便无法高效的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
由于初中生接触系统性、传统形式的阅读材料较多,因此在刚接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会受阅读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学生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感觉。此时如果教师没有综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或有效整合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便会使学生参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较低,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方面从教材中选取。教材是初中生接触最多的文本资料之一,为了避免学生对非连续性阅读材料提不起兴趣,教师需要科学的从教材中选取适合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材料。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文中描写的景象有一个大体方向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文中的插画、插图,此时在学生的脑海中便形成了清晰的雪景画面,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及鉴赏能力,更好的理解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对革命的坚定信心。
另一方面从课外阅读材料中选取。除了教材之外,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例如班级的板报、学校的通知栏、课外阅读书籍等,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来合理的从课外文本资料中提取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的旅游指南或攻略,学生在收集并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增加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1.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找出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是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正确的提取出文本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例如,在学习《乡愁》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是理解题目,通过题目让学生大致了解本文主要讲解的内容。其次是为学生安排阅读问题,如“找出文中明显描写乡愁的词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从而提取出文本材料的关键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综合文本信息与课外读物相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层次与变化。
2.应用联想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时教师可以采取联想法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材料的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边文章时,首先教师可以用一些表述孤独的文字或图片来导入课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绪中,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并沿着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来理解全篇文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联想法,通过文中的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来想象杜小康当时的心境,从而体会人物内心的成长。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为了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教师需要将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阅读知识。此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在课堂上。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阅读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站牌信息,或者走进超市阅读各类食品的成分说明等,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认知程度。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需要教师科学的选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同时丰富阅读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合理的联系生活实际,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进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