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
(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学,安徽 鞍山 114000)
如今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需积极地将核心素养理念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他们在新课改下的中心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科学,培养学生应有的重要品质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的可以适应自身发展与未来发展需要的重要品质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具有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因此,生物学科素养是一种充分突显生物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就是一门对生命及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根据这一学科的实际特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涵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面临着不少的教学困惑,而在新型的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展开生物教学,可以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之下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教育目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积极的探究。
课堂讨论是一种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较高,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思维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观点与价值观念。而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念,则可结合课堂讨论法来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以《人的生殖》一课为例,教师要推进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则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助于学生在激烈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既可掌握好新课的重要知识点,又可使其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念。
例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自己是如何降生到这个世界的吗?自己的身体又是如何在母亲的肚子里形成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自主进行猜想,并产生较强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融入课堂讨论氛围之中,在不断的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从中了解生命的形成和诞生过程,使其渐渐树立起应有的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而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教师开展高效的生物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2]。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需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其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这一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支持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为主的实验操作活动。即是让学生自主形成实验小组,共同商定,提出小组的实验猜想,并制定相应的生物实验方案,再有步骤地落实相应的生物实验方案,做好生物实验过程的记录,对该实验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实验结果,再制定小组的生物实验报告。在这样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比较强,他们的思维也会比较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基于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同样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之中,观察生活中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现象,然后对其进行调查,再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社会生活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作用[3]。
比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环境之中,去调查社会中存在哪些传染病,并且了解现有的传染病预防途径有哪些。而学生在调查结束后,要提出问题:“现在还有什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不够到位?你有什么建议?”由此,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生物知识在身边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社会生活问题,学会承担起维护社会安全的责任,使其树立起坚定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几个重要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生物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这一生物学习过程中获得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