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01-12 21:12杨鼎
魅力中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师应教学内容

杨鼎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数学学科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于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社会学科,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考、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有些初中数学教师会感觉教学较为吃力,花费大量时间制作教案,课堂教学认真讲解,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但是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明显起色,且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没有真正达到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一、“有效性”的含义

本文所探讨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先开宗明义,何为“有效性”?有的教师理解较为片面,认为教师在相同课堂教学时间内,教授更多教学内容即为有效性。但是这种教学理念既没有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也没有践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提高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相关要求,很容易演变为整节课“满堂灌”的情形,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不利于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结合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教学有效性,从狭义角度来说,学生能够高效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时间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估结果较好。学生理解程度较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广义角度来说,教学三维目标能够在教学有效时间里取得预期效果即为有效性。具体来说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学生能较好理解数学理念,掌握数学必要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逻辑与推理能力;情感价值目标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数学中具有探究与质疑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以学生喜闻乐见且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巨大魅力。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双人转”,需要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而在教学中光依靠课堂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就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掌握数学必要知识与技能无疑是天方夜谭。因此课前预习无疑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延伸。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初中阶段,数学只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难度并不是太大,再加上初中生大多智力上没有太大的差距,可以说初中数学是人人都可以会,人人都可以懂。并不存在所谓的某人天生不适合学习数学。数学学习成绩好坏更多的是学生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课前预习就是较为不错的学习习惯之一。教师应要求学生将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预习,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较为简单的课后习题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先做,而对于这节内容不会的问题在数学课本上记下来,做到带着问题来上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更多是做一名引导者角色,将学生思路打开。因为已经做了课前预习,学生对于这堂课就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理解较快,学习效率较高,从而师生之间达到良好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师应采取启发性教学原则,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上课更多的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从上课铃刚响就进课堂讲课,一直讲到下课还意犹未尽,继续拖堂讲课。但正如国画会以留白的方式,留出大片空白与人遐想与思考。课堂教学整节课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第一,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据科学调查显示,成年人注意力只能集中十七到二十五分钟左右,而初中学生由于还处于发展期,相比较成年人专注时间只会更少,无法整节课完全集中精神听教师讲解,很容易出现走神、玩小动作等情况,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二,没有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学生整堂课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但是由于人思维的差异性,教师与学生理解问题思路、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讲课思路,全程缺乏自己的思考与领悟,不仅学得累,且学习效果较差,从而也无法达到教师之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应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学生互动。面对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答案,而是启发学生采取独立思考,自主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得出答案,教师在一旁更多是提供思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破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过度依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形,无论是学习较好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听到的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接受一样的教学培养方式,完成一样的知识培养目标。但是每个学生基础不一,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太深奥,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浪费时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原则,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与简单习题会做即可,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要求在夯实基础之上,对于数学基础题型探索多种解题方式等。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数学基本题型以外,可以主攻奥数等,开拓自身眼界,提高数学探索能力。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减少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先论述了“有效性”的含义,再接着阐述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别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教师坚持引导性原则,发挥学生主动性与自觉性与针对性教学原则,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等。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将新课标要求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教师应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教师应如“水”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做好课前预习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