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新疆兵团第一师十二团中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1)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2018 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可见,好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
(一)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家校合作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补,保证青少年儿童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三)家校合作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家校之间通过密切合作、相互学习,能保证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四)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紧密合作,互相配合,避免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化的东西乘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五)家校合作有利于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家校合作促使家长将社会上对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带到学校,并监督学校的不断完善。学校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可以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一)不少家长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不高,做人做事随意性大,没有做到以身示范,没有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全面,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学习成绩的多,关注思想品德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
(三)团场学校地处乡镇,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由长辈或者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
(四)教师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在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方面没有好的办法和举措,导致家校认知不统一。教师缺乏对家长的信任,轻看家长的教育力量,学校连队孩子多,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又忙于工作顾不了孩子,教师自认为这些家长不懂教育,也没有时间管孩子,能为孩子做多少,他们能做的和教师的期盼差距很大。
(五)家庭教育中存在养教失调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将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很少主动向班主任和任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对于任科老师反映的情况敷衍应对,而且,喜欢听好消息,不能正视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家长和孩子在一起,也缺乏和孩子思想上的交流,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一)采取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加强家校合作
1.召开家长会,实现家校合力,互助双赢
定期召开各层面家长会,针对学校及班级的常规管理,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的在校表现、习惯的培养、安全教育等方面向家长做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争取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学校教育。
2.教师家访,深入了解家庭,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
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及对学生生活环境的细心观察,及时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从根源着手,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家访,最大限度得到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3.利用校讯通等现代通讯工具,及时进行电话、短信交流。
通过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家长和老师互通学生的各种情况、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纠正。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家长的文化修养,采取有效可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
4.采用联系簿,搭造沟通的桥梁。
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二)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感同身受学校教育
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展示校容校貌、师生风采,搭建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进一步增进家校联系,让家长亲身经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家长开放日,家长们在老师的陪同下走进班级、餐厅、宿舍,走上运动场,近距离感受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也知晓了学校对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对家长开放,不但让家长全面了解了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所做的工作。
(三)办好“家长学校”,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分年级、分学段、分类别组织家长进行培训,构建家长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系,可以设置四种课程:基础课——主要向家长传授基本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专题课——针对家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请专家、行家分析,专家讲座;亲子课——通过各种主题的亲子活动,提高家长运用科学教育方法的能力;活动课——主要是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研讨,为家长们提供一个互相“取经”的平台。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优秀家长教育课程,对学生家长开展教育及相关培训,以提升家长综合素质为目标,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四)办好“假日学校”,赢得家长对学校的认可
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将 “假日学校”办在社区、村(队)、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安排教师分批分组、定期定时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不断创新“假日学校”活动模式,将活动拓宽延伸,把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环保卫生课搬进(社区)连队,使“假日学校”成为“孩子开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三心”工程。通过家校联动系列活动的开展,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环境。
相信,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环境更加优化,教育内容更加完整,也可以使学生各方面表现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