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汇泓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体育锻炼的时间不断压缩,学生体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十分不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的地位不断提升,并且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体质,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花样跳绳属于一种创新性的运动项目,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锻炼性,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教学效率,发挥花样跳绳的教学价值,唤醒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均衡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花样跳绳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体质,还能够实现其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花样跳绳学习较为简单,学生在训练中更容易收获自信,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自信心。同时,花样跳绳运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花样跳绳运动以“跳”为主要技术动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做到手脚一致,并且调用身体各个部位的骨骼和肌肉,实现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同时,通过花样跳绳训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平衡度和协调性,为其以后开展复杂性和高难度的体育运动夯实基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体育学科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在教学改革中,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但是以往的体育教学更加关注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相违背。花样跳绳运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其可以有效弥补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优化体育教学结构,培养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花样跳绳运动不受空间和场地的制约,不需要宽阔的空间和操场,学生只需要一根跳绳、一个足够挥动跳绳的空间就可以开展运动,教学训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花样跳绳运动还不受课堂时间的制约,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就可以完成运动,提升了该项运动的健身性和普及性。花样跳绳运动还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如果遇见大风、下雨以及下雪等恶劣天气,在室内就可以完成训练和教学。灵活性是花样跳绳运动的重要特点,是该项运动得以普及的重要优势。
花样跳绳是一种从跳绳运动演变而来的运动项目,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创意性,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创新思维进行动作设计,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跳绳技巧,同时还可以发展个人的创新思维,对实现小学体育育人目标具有关键价值。
在开展各项体育教学中,都需要以体育设施作为硬件基础,为了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费用用于更替和采购相关体育设施,例如呼啦圈、体操垫、跳箱、排球、足球以及篮球等。花样跳绳主要利用跳绳完成体育运动,不需要其他任何体育器材,教学成本较低,同时,花样跳绳所具备的锻炼功能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归类教学法是花样跳绳训练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通过对跳绳动作进行汇总和归类,组织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进行学习和训练,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掌握相关技巧、提升跳绳水平。同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已经具备了运动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动作,在提升和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和来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小学生性格单纯、思维简单,喜欢和小伙伴做游戏,并且在游戏中获取能力和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积极引入游戏教学中,通过设计形式多样、趣味生动的游戏,促使学生体会到花样跳绳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引入“长跑比赛”,比一比哪个学生跳的时间最长,夯实学生的跳绳基础,锻炼其身体素质和节奏感;又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小组接力跑”比赛,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中成员以“骑自行车”的跳绳方式完成150米距离接力跑比赛,最先达到终点的小组即为优胜团队,通过这一竞赛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跳绳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在花样跳绳训练中,引入互动教学法可以实现同学之前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互动落实各项训练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跳绳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跳绳技巧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每个小组自主探究不同的花样跳绳动作,在探究中唤醒其对跳绳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创意比赛,比一比教师和学生谁的创意动作更漂亮。通过应用互动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浓郁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训练中,进而提升训练的效果和趣味性。
示范教学法是当前花样跳绳训练中最具实效性的教学防范,其主要是指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包括跳绳变化、跳绳步骤等内容,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掌握跳绳的技术方法,模仿教师完成学习和训练。在花样跳绳训练中,示范教学法适用于零基础的学生,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运动基础。
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身体素质、运动天赋和创新意识存在差异,在花样跳绳训练中,难免出现一些学生学得快、一些学生学得慢的情况,如果教师进行统一训练,则导致学得快的学生“吃不饱”、学得慢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入分层教学法,将跳绳水平和能力相当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而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提升课堂训练效率,保证所有学生都获得进步与发展,避免挫伤学生对花样跳绳运动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进而更好的享受体育运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花样跳绳水平参差不齐,在开展训练中难免存在技术动作示范不到位的情况,不仅容易对学生带来误导,甚至阻碍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入视频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各种花样跳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摩中激发对跳绳运动的兴趣,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
兴趣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有兴趣的学习行为是高效且主动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花样跳绳训练中,需要注重唤醒学生兴趣,以兴趣为驱动,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运动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一些有关花样跳绳运动的趣味图片或者比赛视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培养其对该项运动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教学环境,缓解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紧张感和压力,促使其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下享受花样跳绳运动的快乐;最后,教师要注重利用幽默温馨的语言开展教学,避免过于严厉而导致学生对花样跳绳出现抵触和厌烦情绪。
教学评价作为花样跳绳训练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优化和改进,多给予学生正面性以及鼓励性的评价,提升其对跳绳运动的信心。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以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花样跳绳比赛,将教学训练与日常生活充分结合,在巩固学生花样跳绳技术的同时,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公众更加重视体育运动,全民运动理念的提出,更是在各个城市中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花样跳绳作为一种新鲜和流行的运动项目,其具有创意性、经济性以及灵活性的优势,并且在我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花样跳绳训练教学中,需要结合当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育规律,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训练的趣味性、生动性以及鲜活性,促使学生可以体会到跳绳运动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