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实验小学,河南 渑池 472400)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老师将多篇相关联的文章整合起来,以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形式。多文本阅读将阅读与写作相整合,在学习过程中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和技巧,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在大量阅读中小学生还能体会到丰富的情感,并运用到写作中来。这对于小学生表达情感、培养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那样:“对于孩子们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想的准备”。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经常以仿写来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是模仿范文,练习作文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一种对范文的“学写”[2]。学生要对范文进行阅读学习,在理解、掌握范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写出与范文相似的文章。通过仿写,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技巧的提高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这篇文章,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描写地淋漓尽致。在学生学习完本课之后,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本上未展开的狮子抢球等景象进行描写,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其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
仿写训练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仿写,让学生模仿课本文章中的优美词句,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加深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如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在对文章进行学习之后,学生更加清楚认识到祖国河山的美,加深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通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仿写,让学生更深一步的对景物描写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培养了学生爱国的情怀。
仿写训练可以对文章的形式进行仿写,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详略、表达方式等进行仿写。学生通过将仿写文章与范文进行对比,了解自己文章中的不足,进行修改,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如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株紫丁香》一课,写了学生为了感谢老师的付出与爱,在教师的窗下种了一株紫丁香,用花香来表达对老师的赞颂和致意。学完该篇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仿写。通过对课文的仿写,增加其在文章形式上的构思,解决学生写作中开头结尾、构思缺乏思路的问题[3]。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课本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人、事、景、物等方面展开和组合的。如果小学生单单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中的感受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来,将其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加以借鉴,运用到写作中来。以此,来训练学生读写相结合,培养自主写作的习惯[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爱的教育》 《高尚的情操》等课外阅读书目,在学生阅读后引导他们写出读后感。这样就可以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多读书有益于写作。正如古代先贤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读对书,写作能力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等现象,不利于学生阅读写作水平的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将多篇相关文章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文本学习空间,让其有效的参与其中,将自身感受与知识更好的结合起来,读与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日月潭的传说》时,可以将《宝岛台湾》《台湾之美》等文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丰富课外知识,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以更好的将阅读与写作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通过多文本阅读教学,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写作中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教师们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好的将多文本阅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让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的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