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学区中心校,内蒙古 通辽 028300)
引言: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指引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文针对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进行深入分析。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创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1]。在创建生活情境时,教师需要运用学生经常接触的情境,并且需要保证情境具有新鲜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以轻松的心态进行数学学习。其次,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讲解“平均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妈妈在超市中,买9个橘子,家中一共有3个人,要怎样分橘子才公平?通过该生活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数学是对实际生活的一种高度概括。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对数学概念进行感知,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讲解“克与千克”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指引学生对书包、被子等物品进行称量,进而使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再如,在讲解“统计”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统计身边的事物,如一个学期中使用的本子、橡皮、铅笔等物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还可以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数学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构建有效的生活情境,关键在于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环境与事物,进而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以便于学生对数学难题进行解决,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现象进行抽象化,转变成为数学知识,进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生活情境中,教师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总结,并指引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清晰的描述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分数进行写出,并且在可以读分数的前提下,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解和掌握。在该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指引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练习,还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建的生活情景需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使学生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感受,进而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主流价值观念。首先,需要保证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实例中进化心灵,使学生可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获得道德教育。其次,需要保证生活情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在道德情境指引下,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对数学难题进行破解,进而实现一举多得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平均分”时,教师可以把狐狸分饼的故事讲解给学生们,使学生可以进入到情境中,帮助小熊兄弟进行分饼,防止饼被狐狸吃掉,使学生的思想可以集中在平均分配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有效创建生活情境,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针对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高年段学生,教师若还是利用简单的游戏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有可能会导致课堂失控,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摸一摸的形式,指引学生感知物体。而该种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高年段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营造有效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难度,并且还需要保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以后可以解决。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生活情境的创建。教师需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营造生活情景,使学生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进行发现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的学习知识,使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进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