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河北省张家口经开区柳树屯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原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数学理论知识的单向传输,小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节奏与教学习惯来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要求小学生熟练背诵数学概念与解题方法,降低了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忽略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诉求,加剧了小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僵硬化,弱化了其对小学生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等的培养效果,因此,巧用批注式阅读指导法来促使小学生准确记录其学习心得体会,引导小学生由表及里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了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层次性与持续性。
小学数学批注式阅读可以按照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来划分为三大层次,其中,引导小学生对其预习内容进行首次批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二次批注,课后复习环节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第三次批注,其中,第二次批注是首次批注的延伸与解答,第三次批注也就是课后续补批注,是第二次批注的补充与延续,其中,第二次批注时间最长,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力也最大。
老师应创新课前预习环节,明确课前预习环节的目标,传授小学生更多课前预习方法,加强小学生课前预习任务检查效果,准确掌握小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课前预习形式和课堂教学计划,要求小学生用事先约定好的批注符号来记录其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在完成首次批注的同时,也促使小学生养成主动预习新知识的好习惯。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兴趣爱好、数学知识特征以及首次批注等来创设新颖有趣、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环节,筛选出小学生共同遇到的疑难问题,找出具有较强教育价值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并以此为基础来组织分层讨论、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师生以及生生之间交流互动效果,鼓励小学生根据其讨论交流结果来完成第二次批注,从而完成了课堂反馈任务,与此同时,老师还应给小学生留下发挥其自由想象力的学习空间,也就是给小学生布置具有较强思考性与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课后续补批注是在第二次批注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迁移,从而实现了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相关知识时,以乘法计算概念为批注对象,小学生可能产生“乘法计算是加法运算的转变”、“乘号是乘法计算的标志”、“相同计算内容前提下的加法算式不同,但乘法算式都一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应根据小学生批注来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明确其原先数学知识与观念的恰当或不恰当之处[1]。
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新数学概念之前,应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诉求与学习兴趣,尊重小学生个体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坚持从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同时,创设出简单有效、关联性较强的3-4个数学问题,既可以避免因问题过难而打击小学生学习自信心,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产生批注式阅读的学习需求。课堂联系环节应发挥小学生主动能动性,坚持以小学生为核心的基本原则,提高小学生独立训练力度,巧用分析比较法、找错教学法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老师还应提高小学生自评与互评力度,提高小学生学习批注的针对性与正确性。适当的拓宽课后复习内容,既可以是对旧数学知识的总结概括,也可以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新数学知识,提高了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扩大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力。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知识时,老师模拟小学生商场购物的情景,让小学生计算11包薯条的总价格,引导小学生调换乘法算式前后数字的位置来帮助小学生掌握乘法计算法则[2]。
老师应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质疑、探究与确认,鼓励小学生对其批注进行补充空白、批判怀疑与自我否定、深入发展,促使小学生主动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利用数学教学道具、现实事物等来模拟逼真形象的教学情景,运用角色对话等方式来凸显教学重点与难点,拓宽小学生主动探索与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小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问题并利用生活经验、数学教材等来寻找问题答案。老师应鼓励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为小学生解疑答惑,培养小学生数学品质与科学精神。引导小学生反复阅读与推敲其学习批注,找出学习批注内容中不恰当的地方,标记出其与教材内容知识点相冲突的观点,鼓励小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论证其观点的正确性,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判断其观念的正确性或错误性,从而实现了小学生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3]。
总结:充分认识到批注式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拓宽批注式阅读内容等途径来提高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实现了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