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铃
(江西省鹰潭三中,江西 鹰潭 335000)
按照新授课的主要内容,初中物理课可分为概念课、规律课和实验课,其中概念课所占比重最大。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系统的基石,只有学好物理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物理规律。因而,概念课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同时,物理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概念课的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
现行初中教材的编写都是图文并茂的,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先通过精美、有趣的图片,呈现出适当的情境,使学生回忆起曾经遇到或见过的知识背景;做好准备以后,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学生在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时就能迅速进入状态,把新、旧知识成功地联系在一起,或者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把新知识进行同化;或者找出它们的矛盾与冲突,改造旧的知识结构进行顺应。在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图片来呈现。这种情境创设的优点是社会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记忆,强化思维。充分唤起新概念,方便意义建构。教师也应通过精确而优美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前概念在知识建构中发挥出作用。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许许多多跟物理相关的现象,包含了电学、光学、力学和声学等多种学习类别。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例,用生活中的经验来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起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的作用。初中物理很多规律和概念都是对物理现象的高度概括,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可以增强概念教学的时效性。
例如,以”力”这一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作为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像在初中体育课踢足球这一体育项目,在学生用脚把足球踢出去的过程中,脚对足球产生了力的作用从而改变了足球的状态,使得足球在力的作用下飞出去。结合踢足球教学情境,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让让初中生明白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换言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在个人的生活感受中会感知到力这一概念,并正确把握和理解力的作用过程运用于解题过程中。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其教学目的除了验证物理定律以加深理解之外,主要是为了理解、深化及运用物理概念。只有当实验演示的情境与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连并相互作用,或者使之唤起与新知识相关的前概念,或者使之与前概念发生冲突,新实验所要观察的现象、探索的规律、验证的结论,才能牢牢拴在原有认知结构的锚链上,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例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使学生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实验:一是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着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并提问此现象说明什么?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铁块缓慢浸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三是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读数有何不同。通过观察以上实验现象,学生与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系,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与铝块也收到浮力,它们的质量和密度都不一样,可浮力却是一样的;同一铁块质量固然是相同的,但随着进入液体部分多少不同,所受浮力却不同;煤油与水对相同的物体的浮力是不同的。这样,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新知识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及结果中内化,从而完成一个深层次的认知。
物理概念主要是描述物理現象的,而物理现象具有抽象性,相应的物理概念也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将导学案法应用到物理概念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其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某初中,教师在讲解“加速度”这一物理概念时,将导学案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应用过程中,首先,教师将抽象的加速度概念转变成几个判断题。如“加速度是对速度大小变化进行描述的物理量”“当速度比较大时,加速度有可能会非常小”“当启动汽车时,加速度和速度都等于零”等。其次,教师设立几个主题,让学生围绕几个主题进行探究。主题包括加速度概念的构建、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根据汽车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图,画出加速度的时间与速度关系图。学生在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探究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具体化,熟练掌握加速度概念,并明确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掌握正确的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石,教师也要探究有效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概念教学的相辅相成,有利于初中生物理规律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一堂高质量的课,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最终评价标准。所谓教无定法,学情不同,概念课的授课流程和策略选择就可能不同。我们只有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授课流程,因地制宜选择策略,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让物理概念真正地深入学生心中,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