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治疗效果影响及分析

2019-01-12 14:13:52丁飞燕
人人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脑出血入院护理人员

丁飞燕

(如皋市九华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如皋 226541)

前言:脑出血治疗、护理,均与其恢复状况存在密切关联。目前,脑出血的治疗工作已经建立了标准、完善的干预体系,因此,护理方案的制定已经成为影响脑出血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目标,其可运用适宜的干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为评估其在脑出血中的作用,本研究针对53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干预组男17例,女11例。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1)护理配合。以缩短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为原则,自接到脑出血患者的求救信号起,立即指导现场人员做好脑出血患者的基础急救工作(如避免频繁挪动患者、开放衣领等)。脑出血患者入院前,联系影像科等相关科室,开放绿色通道。入院后,于最短时间内,完成开放静脉通道、监测血压等工作,配合医师快速完成初步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将其送往手术室、影像科等区域,并与对应科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以保障脑出血治疗的及时性。(2)心理干预。意识清醒的脑出血患者,容易因担忧出现不良预后、担忧影响其正常生活而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不良情绪的持续存在,可增加脑出血患者的体征波动,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在接受治疗期间,密切为患者讲解治疗进展,引导脑出血患者想象康复后的情境,稳定其情绪状态。(3)并发症防控。脑血管局部破裂出血的持续可引发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除了提高护理效率外,还需做好脑出血患者各项体征、功能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后,及时通知。(4)康复干预。脑出血患者接受治疗后,以改善其康复效果为原则,结合脑出血患者的日常习惯提供个性化生活指导(重点为引导患者纠正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并为出现活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制定康复方案,借助全程陪同、积极鼓励等方法,保障其康复状况。(5)复发预防指导。脑出血具有典型的高复发风险特征。为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结合脑出血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单纯口头宣教、脑出血复发预防图册讲解等方式,帮助脑出血患者理解剧烈活动、过量负重、频繁情绪波动等因素,与脑出血复发之间的关联。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4例无效,11例有效,10例显效;干预组1例无效,10例有效,17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水平(84.00%、96.43%)差异显著(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2例偏瘫,1例失语;干预组仅1例失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人群规模的变化使得这一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这一疾病的局部出血、形成脑损害等特征决定着:脑出血患者群体中,出现不良预后的比例较大[1]。这一状况对脑出血管理的另一构成要素——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与脑出血治疗效果之间的关联体现为:护理工作是脑出血干预的重要支持。在入院治疗期间,如护理方法选择不当,导致护理工作的配合与支持作用发挥受限,脑出血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及时、情绪异常变化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相关并发症或不良预后。

护理干预主张合理选择干预要点,借助高质量的护理措施,为治疗工作提供人性化的支持。将其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该方法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既往脑出血护理经验,遵循控制治疗前不必要耗时原则,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配合作用;并运用康复干预、并发症防控等手段,安全保障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状况。

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必要性体现为:(1)保障治疗工作的时效性。脑出血急性发作对治疗时效性的要求较高,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者的脑损害加剧,且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2]。推行护理干预后,这一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分别从入院前、院内诊断等环节入手,利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及预先启动绿色通道、快速做好交接工作等措施,控制脑出血患者治疗前的不必要耗时。(2)改善治疗效果。可影响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以护理工作的影响最为显著。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干预这一方法可于脑出血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康复阶段等一系列环节,积极采用个性化干预手段,为脑出血患者的血管保护、脑损害修复等治疗提供支持。此外,由于护理干预的引入,充分保障了脑出血患者的救治及时性,这一优势也有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本研究证实: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P<0.05)。(3)提升生活质量。脑血管出血带来的症状、合并活动功能障碍等,是造成脑出血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实施护理干预后,该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将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状况作为主要目标,借助陪同锻炼、维持依从性等措施,改善上述因素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4)抑制并发症形成。脑血管局部破裂出血带来的持续性脑损害是脑出血患者易形成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常规护理多将护理目标集中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配合方面,其并发症防控效果相对欠佳。而相比之下,护理干预则要求护理人员同时运用护理配合(保障治疗即时性,减轻脑损害)、康复干预(保障患者各功能的恢复状况)等措施,降低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形成风险。本研究证实: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P<0.05)。(5)降低复发风险。良好的护理方案应包含治疗配合、保障康复效果及远期疗效等方面。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护理干预方法要求护理人员重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康复状况,借助个体化的复发预防指导,促使患者自主抑制脑出血诱因的出现,因此,其复发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宜于脑出血治疗中,推行护理干预,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在制定护理干预方案时,还应注意从既往脑出血护理经验中总结技巧,并参照脑出血患者的脑出血量、发作次数等病情严重程度信息,合理补充有效的干预手段,以便配合医师,尽快稳定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为其康复及复发预防提供良好支持。

猜你喜欢
脑出血入院护理人员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作文门诊室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