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丙强
(河北省大城县大广安镇大孟桥中心小学,河北 大城 065900)
数学微课以其短小形象的新型教学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停留在原始的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树立起创造性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自己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教学研究。
教材是用于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媒介或知识载体,但不是教学的唯一,虽然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但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教材不可避免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把握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能从实际生活和学生内在的需要出发,灵活组织和处理教材,变书本上的死知识为课堂上的活知识,以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如教学“简单的统计表”,把例题改成学生都很熟悉的话题,制作成微课形式,如用第29 届北京奥运会上各国获得金牌数的统计表进行教学,截取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勇夺金牌的视频,取得了51 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令举国振奋。抓住这一事例,把它自然地动用到教学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微课掌握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发挥了教材的育人功能。学生由这一事例还想到了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奥运健儿,为祖国争光,思维得到了更深一层次的发展。再如教学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微课,先把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 厘米、宽3 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然后,结合微课让学生思考:如果让我们测量长方形黑板的面积,测量正在讲课的这个长方形舞台的面积,测量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要测量的事物的面积都这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怎样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呢?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对于教材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入乎其内”,而忽视“出乎其外”的学习指导,久而久之,学生成了书本的奴隶,大大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因此,要教育学生认真地对待书本知识,不唯书,不唯师,通过实践活活动,来证明书本上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根据每个人个性特点,书上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如在教学“化简比”时,例题是把“5/6 ∶2/3”化成最简整数比,书上讲到的方法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即:5/6 ∶2/3=(5/6×6 ∶2/3×6)=5/4,而实际在化简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方法,认为5/6 ∶2/3=5/6÷2/3=5/4 也是可以的,但迫于书本上没有这样的方法,所以不敢提出来。这时,教师可以用微课的方式,及时进行引导,指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化简比,但用第二种方法来化简,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鼓励学生认识到:书上的方法不一定的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完全可以超过书本。再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一辆汽车4 小时行了24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 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用微课展示基本列式为240÷4×10,思维上的从众使部分学生不敢有别的想法。教师继续用微课展示:4 小时行了240 千米,那么2 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 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于是学生出现了新的计算方法:1、(10÷4)×120,因为10 除以4 表示10 里面有2.5 个4 小时,而1 个4 小时行了240 米,2.5 个4 小时(10 小时)就行了1000千米。2、(10÷2)×(240÷2)。思维上的从众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利用微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敢干向别人挑战的精神。
学生所面对的数学问题千姿百态,必须开展多种方式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形成适应多变的实际,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利用微课设计“开放”式的习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问题,有利于促进思维灵活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在教学比多(或比少的)的应用题时,用微课方式指导学生操作摆小棒,出示: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两行各有几根?再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先让一位学生说出本班学生的男女人数,(如:男26 人 女24 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另外,还可以把一些“生活化”的微课带进课堂,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培养他们考虑问题应该全面的学习品质,同时以解答过程中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完“数的整除”有关知识后,用微课展现:一个教室里装了十盏灯,并按顺序编为1 至10 号,一天晚上,灯都熄着,王丽第一个走进教室,她把编号凡是1 的倍数的灯多打开。第二个走进教室的是张浩,他觉得亮这么多灯没必要,就把编号凡是2 的倍数的关闭。第3 个走进教室是李凡,他认为教室还是太亮了会浪费电的,于和,他把编号凡是3 的倍数的灯的开关都摁了一下,开的关闭了,关闭的打开了。问:教室里哪几号灯还亮着?直观形象的视频,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