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
不知不觉,春暖花开,日历已经翻到四月。四月份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古人对清明节的写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清明的印象已经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不但祭扫祖先,寄托哀思,而且还踏青访友、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迷人的春色。
不过因为节气的关系,这段时间刮风比较多,所以古人才有清明时节“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说法。中医学认为,四季与五行相配,春季对应风木,又把性喜条达、气主升发的肝脏与春气相应,而“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在农历二三月之交,刚好是春气最盛的时节,所以读者朋友们要特别注意顾护肝气,顺应自然。
养肝,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一些白领朋友这段时间如果劳思过度,特别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的表现。中医学认为,日夜操劳,忧愁不解,会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发生或者加重各种疾病症状。肝气实则怒,春天人体容易出现头目胀痛、两胁不适等症状,这时如果生气、情绪激动,就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在春季原发性高血压、肝病或者精神类疾病都会有所加重,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机制与外在自然界相互呼应的结果。所以,在春季尤其清明前后,要控制脾气,条畅情志,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让郁结的肝气得到舒展。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晨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在旖旎的春光中舒展肢体,让自己的心情舒畅,帮助体内的气血流行,让郁结的肝气流通起来,与自然界的美好生机呼应。
这里重点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下清明时节养肝的饮食原则。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养其所胜的原则,春季肝气盛,肝木旺则克脾土,所以春季宜食甘味的食物,补益脾脏,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民间俗语曰“春吃甘,脾平安;夏吃辛,养肺金;秋吃酸,护肝胆;冬吃苦,把心补”。补脾的食物很多,如红枣、山药、南瓜、小米、猪肚等等。其中大枣性平味甘,功效益气健脾,在清明时节可以常吃多吃。
同时这一时期,雨水较多,寒气偏盛,肝阳难以升发,可以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洋葱、生姜等,都是益肝养阳的佳品。老年读者则易平补,清补,可适量多吃新鲜蔬菜,菜粥、银耳粥、枣粥、山药粥等。蔬菜里的菠菜可以“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本草纲目》),兼具滋阴润燥和疏肝养血双重作用,非常利于春季服用,可以很好地缓解肝气不舒的症状。另外,因为肝为风木,春气与肝相应,五脏中肝在春季处于比较旺盛的状态,中医学认为,在清明时节应该适当忌口,不要吃过酸的食物,如乌梅、山楂、五味子等,都要少吃不吃,也应该控制食醋的摄入,以免肝气过盛出现头晕、头目胀痛等症状。
总之,清明时节的饮食原则应该遵循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说:“春省酸、增甘,养脾气也。”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谈的肝、脾是传统医学所讲脏腑中的肝、脾,而不是西医解剖所指的肝、脾,相信读者朋友都能理解。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道美味的食疗方——“羊肚蘑猪肚汤”:选用上等的羊肚蘑50克,洗净泡发,先炖猪肚1个,冷水下锅,加入少量的虫草花,炖1小时左右,等猪肚酥烂了再放入羊肚蘑再炖20分钟,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这道汤健脾和胃,益气生津,非常适合清明前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