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记者生涯各时期工作的特点

2019-01-12 16:42李文麒
幸福家庭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夏衍办报日报

■文/樊 巍 李文麒

夏衍,1900年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沈乃熙。我国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同时在外交、统战、隐蔽战线工作和文化领导工作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不仅如此,夏衍还是一名杰出的记者,他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甚至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

一、“五四”新青年记者夏衍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夏衍就已开始尝试做新闻记者的工作。1919年,当时还在杭州甲种工业学校就读的夏衍与众多进步的同学被“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所震动,同时在《新青年》等刊物的影响下,于浙江创办了《双十》旬刊。改刊为浙江第一个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1919年l1月1日出版,自第二期改名为《浙江新潮》,为四开四版周刊。由于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很深,夏衍等人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相当鲜明,当时编发了许多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文章,而且提出了改造社会的伟大使命只能由工农劳动者来承担的主张。虽然《浙江新潮》在出版了仅四期之后就被当局查封,但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经历却锻炼了夏衍的采访和编辑才能,并培养了他斗争与求真的革命新闻工作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他之后的新闻工作实践中。

1927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夏衍已展露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当选“左联”执行委员,筹建了“左联”机关杂志《前哨》与戏剧刊物《艺术》月刊,初步阐述了自己的无产阶级的戏剧理论,并相继主编了《文艺新闻》《电影艺术》《艺华周报》《光明》等刊物。1932年2月,“左联”解散以后,夏衍开始着手创办新的组织——文艺家协会,同时开始帮助沈兹九、胡子缨编《妇女生活》杂志,并为《妇女生活》和《世界知识》写时事述评之类的文章。经过十年的磨炼,特别是通过“左联”以来工作的锤炼,夏衍已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新闻工作者。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的办报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救亡日报》总编辑夏衍

《救亡日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刊物,后逐步发展成为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办报方针的报纸。夏衍自1937年8月该报创办至1941年2月该报停办的三年多时间里,一直担任该报的总编辑,并带领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历经艰苦,将《救亡日报》办成了在国统区及整个华南地区乃至海外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纸。

担任《救亡日报》总编辑时期的夏衍已俨然是一位职业新闻工作者,根据他本人的记述,之后十二年的职业记者生涯就是从办《救亡日报》开始的。夏衍不仅继承了我国报刊史上进步人士办报的优良传统,把报刊作为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为光明正义事业奋斗呐喊的阵地,还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其鲜明的编辑风格。首先,夏衍撰写以及刊登的报刊言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发挥了报刊舆论导向作用。例如,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他写了《遵行中山先生遗教》《民众的力量大于一切,三一八——两重纪念一个教训》等社论,对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进行抨击;为了有力反击投降派的分裂活动,呼吁宣传团结抗战,有效发挥报刊正面引导之作用,他还写了《汪政权的真相》《用脓毒来比拟汪逆》《把跪像铸在人民心里》等文章对汪伪进行揭露和鞭挞, 让人们认清形势, 对日寇和投降派作坚决斗争。其次,夏衍十分重视报纸的改革,栏目设置颇具创意且富有功效。他细致钻研报纸版面和文风的改革,既抓社论时评,又非常注重专栏的设置与功效。例如,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他在各版开辟了许多专栏,如“新闻简编”“今日话题”“街谈巷议”“岗语”等,专栏中以一两百字一则甚至三言两语一则的短文居多,社会诸事无所不谈,言辞简洁锋利,分析深刻有力。第三,夏衍将报刊的宣传鼓舞作用与真诚地为读者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以取得更为广大的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例如,《救亡日报》向大众普及和推广文化知识,还为“青年记者学会桂林分会”举办“暑期新闻讲座”,为广西学生军举办文艺通讯员新闻业务知识讲座,给“全国文协桂林分会”举办“暑期文艺研究班”讲座等。不仅如此,《救亡日报》还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为被欺凌受歧视者如失业者、难胞、伤兵等呼吁、呐喊、鸣不平,要求社会给予他们照顾优待。通过夏衍和报社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救亡日报》从民众立场出发,充分反映民众的呼声,为民众争取利益,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一块重要的宣传阵地。

三、纵横进步报刊事业的夏衍

《救亡日报》停刊后,夏衍与邹韬奋、范长江等人在香港创办了《华商报》,同时,夏衍还为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撰写文章,并在茅盾主编的《笔谈》《文艺阵地》上撰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仅创办六个多月的《华商报》紧急停刊,几经周折,夏衍到达重庆参加了《新华日报》的各方面工作并撰写大量文章,并在之后成为《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这一时期的夏衍,不断增强着对新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步汇集和整理出了自己的新闻思想。首先,对于报刊的职能,夏衍曾提出“报刊是国家的哨兵”的理论。1941年,夏衍在《华商报》发表《“是,是”报》,认为报纸一方面是政府的耳目,一方面是人民的喉舌。夏衍强调报纸的舆论指导性,提倡发挥报纸的耳目和喉舌作用,为国家和人民担任哨兵,及时发现需要披露的问题和事件。其次,夏衍的办报主张是以大众化、通俗化为办报风格并坚持为人民服务。夏衍认为办报不能单凭报人们自己的政治文化水准来编报,而是应当根据所确认的读者对象的政治文化水平,并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来编报。最后,夏衍十分重视新闻政论和社论的运用,他不仅继承了政论家办报的优良传统,还始终把报刊作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向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尖锐武器。1946年,他在上海的《世界晨报》开辟专栏“蚯蚓眼”,每日以精短的语句针砭时弊,可见其对新闻言论的重视程度。

曾以“工业兴国”为理想的夏衍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成为一名职业记者,在他的回忆文章中也曾多次表露过深爱着他的记者生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党的事业,夏衍将他人生中最富战斗力的年华献给了新闻工作,无论是《救亡日报》还是《华商报》等,都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夏衍办报日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夏衍巧改剃头诗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对艺术的尊重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夏衍的不敢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