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 萍
安徽合肥市教育局 王 勇
本改革实验研究以创建服务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学业评估分析工作流程和报告单阅读反馈制度为保障,以实现“科学评学”“科学评教”为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点和能力点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实现个性化的学生学业水平诊断,形成以学生为圆心,辐射教师、家长、学校、教研员等多种角色共同参与分析的学生学习评价完整闭环。最终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全面提升,对家校共育的有效促进,对教师教学的精准诊断,对学校管理的高效改进。
近些年,不少地区与学校都开始对学业评价做出积极探索。主要涉及如何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等方面。
2013年本改革实验启动之初,我们从小学数学学科入手研究出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小学生学业分析评价信息化应用系统,并通过完善相关工作流程机制、建立评教评学机制以及改进总结反馈,形成小学生学业分析评价的完整闭环,全面推进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实施(图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学业评估分析逐步回归理性与本位,为确保本报告研究顺利开展,通过对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分析以及走访调研发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对评价导向功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中、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改变“一考定终身”和“一分定乾坤”现状的迫切性进一步提高。
基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并结合本地区的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明确了改革实验的指导思想:一是去分数化评价、诊断式评语、逐题得失分析;二是指导家长、学生全面掌握问题分布;三是批注错误原因,帮助家长、学生关注问题本身,而非结果;四是提供自学视频讲解,形成评价诊断提升机制(图2)。
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了小学生学业评估分析报告信息化应用系统(图3)。为不同角色提供学习、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服务,为不断深化评价方式改革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为保障评价方式改革实验的顺利开展,以及小学生学业测评分析系统的推广使用,基于课题研究需要,构建了一整套的工作流程机制(图4)。
此外,为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等多方参与到学业评价工作中,不断建立健全评教评学机制。一方面,建立家长、学生、教师间科学评学机制、家长阅读报告督促机制以及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指导、绑缚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教研员、学校、教师科学评教机制。具体包括严格把控分析报告质量、建立报告反馈交流机制、建立教师研修机制。
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议等调研方式,总结问题,优化改进,从而形成完整的发展闭环,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发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效率、改进教学实践等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不断将本地区评价方式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图5)。
通过试点探索,初步形成了定期测评机制,为基于大数据的学业分析提供了常态化的组织保障。同时基于科学、有效的调研分析,为更好地发挥学业评价的功能,为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学业监测与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保障和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建设了小学生学业评估分析报告应用系统,为学生、家长、教师等直观呈现试题等级、评语展示、个性化统计分析、学科质量分析、学业数据管理和试题视频讲解等多方面内容。系统具体包括学业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个性化统计分析系统、学科质量分析系统、学业数据管理系统、智能化教研分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等功能内容(图6)。
生成的“学业评估分析报告”,在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业成就水平,即整体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同时用形象生动的图片代表不同的等级,更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某个学生的成就水平是“良好”,旁边则会有“笑脸”的图片;第二部分是卷面答题情况,对答题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给岀每一种题型的班级得分率及失分的题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短板,利于进行针对性学习;第三部分为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如某个学生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认知水平达到“掌握”,学习效果则对应为五朵小红花,同时会生成相应的评语评价:“你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了,要保持哦,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吧! ”;第四部分是综合引导评语,以“定性”的形式总结学生本次考试反映出来的学习情况分析报告,让学生能够“知足”和“知不足”(图7)。
通过系统建设和报告呈现真正做到了将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常态化深度融合,切实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诊断服务,减轻学生学业和心理负担,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业评价分析报告建立专属“二维码”。家长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到自己孩子的学情分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大数据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现与教师、其他家长的在线交流。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转变家长分分计较、注重排名的思想观念,为家长提供阅读并反馈意见的平台,极大地引导了家校形成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家校共育”。
借助“学生学业评估分析报告”这一工具,家长、学生通过阅读学业评估分析报告,查看多维度的分析结果以及教师评语,共同参与到学生学业的分析评价中。同时,教师通过对报告的深度解读,可以做到对学生学习的科学评估、精确诊断,克服只根据分数评判学生学业好坏的刻板效应,实现“多元评价”。
教研员、学校、教师通过信息化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学情分析的个性化,教学改进的针对性。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校帮助教师根据学业评价的反馈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
每次考试后,教师可以收到两份报告,一份是命题质量分析报告,从信度、难度、区分度、试题结构分析等方面提供数据,帮助提高教师命题能力;一份是班级(年级、学校)整体情况的分析报告及试题讲解的PPT,列出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标准差、错题学生姓名以及认知水平和各分段得分率等,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对症下药”。通过撰写分析报告,开展针对性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高效教学,实现“教研升级”(图8和图9)。
2013年从蜀山区和包河区分别选择了一所学校,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开展“小学生学业评估分析报告实验”。2014年由2所试验学校扩大到5所,进一步改进评价内容和完善操作流程,整体设计趋于成熟。通过论证在全市范围大幅扩大试点,2016年已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参与学校达到206所,其中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均已整体推进,还有阜阳、芜湖、池州及省外学校已使用成果。参与的学科也已经发展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学生人数近8万(图10)。
取消“百分制”分数评价,代之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和技能情况的学习情况分析报告,学校、班级、家长和学生不能再以分数排名,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采用“五星制”综合评价,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个性为重点,彻底改变按照分数给学生进行排名的做法,引导大家真正把关注点集中在学情分析上。通过这样的评价改革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结果,忽视发展变化的做法(图11)。
学生通过学业评估分析报告可以明确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点、困难点、易错点、知识盲点,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差,复习巩固,练习提高,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有力缓解了家长对考试的焦虑,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长足发展(图12)。
基于新的评价模式,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直接在移动端查看孩子的学业分析报告。同时,在改革实验过程中,为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业评估分析报告”的真实感受,设计并发放了606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86份,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支持,有效促进了家校共育(图13)。
学业分析评价系统为学校、教师、教研员等提供了翔实的分析报告:校长查看评价结果,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和调控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务主任查看评价结果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校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教师查看评价报告可以方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自身教学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有效调整教师的教和改善学生的学提供依据。总之,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直接参与者通过查看评价报告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分析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便学校有效进行教学指导(图14)。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定期召开考务、培训、推进等会议,加大宣传,引导教师熟练掌握评价组织流程、网上阅卷等评价新方法新模式;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多类别(分学科、分年级、分单位)讨论组,通过典型问题解答、典型试题上传、典型案例分析,不断反思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追根溯源,寻找改进策略(图15)。
合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成果2016年获得安徽省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第一名),推荐参加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指导、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第13期(CN 11-4889/G4;ISSN 1672-1182)全文刊登,《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合肥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合肥的创新做法,新华社记者还专以合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发了一份内参,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图16)。